DB61/T 1382 —2020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 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的判定 ............................................................... ........................................................... 2
5 区域性霾天气的等级划分 ............................................................... ........................................................... 3
6 区域性年霾日数极端阈值的确定 ............................................................... ............................................... 3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区域性年霾日数极端阈值的计算示例 ............................................................... .4
DB61/T 1382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琳、孙娴、穆军、林杨、程路、王琦、张侠、胡淑兰、李顺姬、田亮、何晓
嫒、雷杨娜
本标准由陕西省气象局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气候中心
电话: 029—81619203
地址:西安市北关正街 36号
邮编: 710015
DB61/T 1382 —2020
1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的术语和定义、评估指标、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的判定、区域性霾天
气的等级和区域性年霾日数极端阈值。
本标准适用于区域性霾天气过程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675 冷冬等级
GB/T 36542 霾的观测识别
GB/T 34293 极端低温和降温监测指标
QX/T 280 极端高温监测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站 weather station
某一国家气象观测站,也称站或站点。 [GB/T 33675—2017 ,定义 2.4]
3.2
区域 region
某一地理范围,如行政区、流域等,不包括全省整体范围。
注:对GB/T 33675—2017 的术语 2.5进行修改。
3.3
霾 haze
大量粒径为几微米以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km、空气普遍浑浊的天气现象称为
霾。
[GB/T 36542—2018 ,定义 2.1]
DB61/T 1382 —2020
2 3.4
霾日 haze weather day
1日内霾现象持续 6h及以上时,记为 1个霾日。
3.5
区域性霾日 regional ha ze weather day
区域内超过 30%以上站点出现霾日称为区域性霾日。
3.6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 regional h aze weather process
出现持续 2个及以上区域性霾日的天气过程称为区域性霾天气过程。
3.7
气候标准期 climatological standard period
用于计算区域气候状态的近三个连续整年代。
示例:1981年~2010 年为2011年~2020年所使用的气候标准期, 1991年~2020年为2021年~2030年所使用的
气候标准期。
注:对QX/T 280—2015 的术语 2.1进行修改。
3.8
极端阈值 extreme th reshold value
某统计量达到极端状况的临界值。 [GB/T 34293—2017 ,定义 2.3]
4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的判定
4.1 过程开始时间判定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出现的首日为开始日期。
4.2 过程结束时间判定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出现后,首次未满足过程条件的前一日为本次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结束日期。
4.3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平均范围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平均范围即一次区域性霾天气过程的日平均影响站数。计算公式见式(1):
NS
RN
tt
1............................................................... .................. (1)
式中:
R——区域性霾天气过程平均范围(站 /天);
St——区域性霾天气过程中第 t日的受影响站数(站);
DB61/T 1382 —2020
3 N——表示区域性霾天气过程持续天数(天)。
4.4 区域性霾日数气候平均值
即气候标准期内区域性霾日数的常年值,计算公式见式( 2):
nA
Dn
kk
1............................................................... ..................(2)
式中:
D——为区域内霾日数气候平均值 (天);
Ak——为第k站霾日数气候平均值(天);
n——表示监测区域站点数(站)。
5 区域性霾天气的等级划分
根据一次霾天气过程影响的范围、持续时间和强度,区域性霾划分为三个等级:重度霾、中度
霾和轻度霾,霾天气过程的等级划分执行表 1。
表1 区域性霾天气的等级划分
等级 级别 划分标准(能见度 /V)
Ⅰ级 重度霾 V < 2.0km
Ⅱ级 中度霾 2.0km ≤ V < 3.0km
Ⅲ级 轻度霾 3.0km ≤ V < 10.0km
6 区域性年霾日数极端阈值的确定
6.1 单站年霾日数极端阈值
6.1.1 采用百分位数确定单站霾日数的极端阈值, 取气候标准期单站霾日数值构建一个 30个样本的序
列,对序列从小到大排序。
6.1.2 取第 90百分位数作为偏多的阈值,第 10百分位数作为偏少的阈值,大于或等于偏多阈值的为
极端偏多,小于或等于偏少阈值的为极端偏少。
6.2 区域年霾日数极端阈值 6.2.1 采用百分位数确定区域性霾日数的极端阈值, 取气候标准期区域性霾日数构建一个 30个样本的
序列,对序列从小到大排序。
6.2.2 取第 90百分位数作为偏多的阈值,第 10百分位数作为偏少的阈值,大于或等于偏多阈值的为
极端偏多,小于或等于偏少阈值的为极端偏少。
DB61-T1382-2020 区域性霾天气过程评估技术规范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6 17:31: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