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目摇摇次 前言 651 ………………………………………………………………………………………………………… 1摇范围 652 ……………………………………………………………………………………………………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652 ……………………………………………………………………………………… 3摇术语和定义 652 …………………………………………………………………………………………… 4摇规格等级划分 652 ………………………………………………………………………………………… 5摇要求 652 …………………………………………………………………………………………………… 附录A(资料性附录)五倍子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654 …………………………………………………… 附录B(资料性附录)五倍子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655 …………………………………………………… 0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摇摇言 T/CACM1021《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分为226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 ———第80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知母; ———第8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五倍子; ———第82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降香; …… ———第226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玄明粉。 本部分为T/CACM1021的第81部分。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5—2017。 本部分按照GB/T1郾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摇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5—2017,与T/CACM1021郾15—2017相比较,标准编号进行了调整, 并重新进行了编辑。 本部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阳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技术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涛、肖承鸿、江维克、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张元、杨昌贵。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CM1021郾15—2017。 1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8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五倍子 1摇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五倍子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五倍子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T/CACM1021郾1—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编制通则 3摇术语和定义 T/CACM1021郾1—2016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郾1 五倍子摇GALLACHINENSIS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郾、青麸杨RhuspotaniniiMaxim郾或红麸杨Rhuspunjabensis Stew郾var郾sinica(Diels)Rehd郾etWils郾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chinensis(Bell)Baker 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 为“肚倍冶和“角倍冶。 4摇规格等级划分 根据市场流通情况,按照外形的不同,将五倍子药材分为“肚倍冶和“角倍冶两个规格;在规 格项下,根据大小、破碎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分成“选货冶和“统货冶两个等级。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摇规格等级划分 规格等级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肚倍选货 统货本品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灰 棕色,微有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 质样,有光泽,壁厚0郾2~0郾3cm,内壁平滑, 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气特异, 味涩长逸4郾5cm,直径2郾5~4cm,单个重量> 4郾5g,大小较均匀一致。每500g<95个。破 碎率<10% 长2郾5~9cm,直径1郾5~4cm,大小不等。每 500g逸95个。破碎率<20% 角倍选货 统货本品呈菱形,具不规则的钝角状分枝,表面灰 褐色或灰棕色,柔毛较明显。质硬而脆,易破 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壁厚0郾2~0郾3cm, 内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 气特异,味涩长逸5cm,直径2郾5~4cm,单个重量大于4g, 大小较均匀一致。每500g<115个。破碎率 <15% 长2郾5~9cm,直径1郾5~4cm,大小不等。每 500g逸115个。破碎率<于25% 注1:当前市场五倍子药材常混有部分碎片,《中国药典》性状中也有“易破碎冶描述,故规格等级增加“破碎率冶。 注2:当前市场五倍子药材中有部分直径小于1郾5cm,不符合《中国药典》的规定。 注3:关于五倍子药材历史产区沿革参见附录A。 注4:关于五倍子药材品质评价沿革参见附录B。 5摇要求 除应符合T/CACM1021郾1—2016的第7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2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81—2018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不得过3%。 3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81—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五倍子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摇摇五倍子之药用始载于《本草拾遗》(739年),记述其产地则见于宋朝的《本草图经》(1062 年):“五倍子,旧不著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以蜀中者为胜,生肤木上。冶蜀中即指四川盆地。 清代《本经逢原》(1695年)亦云:“产川蜀,如菱角者佳。冶《本草述钩元》(1833年)中有:“各 处有此种,以蜀产结于盐肤木上者乃良。冶均表明四川出产的五倍子品质优良。此外,清光绪年间的 《安康乡土志》(1939年版)又有:“倍子产于安康北山一带,其用途可制颜色,亦出口货大宗。冶安 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结合部,该地区所产的五倍子经汉口、西安出口欧 美、日本、东南亚等国。民国时期的《药物出产辨》(1930年)载五倍子:“产广西桂林、怀集、柳 州,广东乐昌、连州等处,但以柳州为最佳。冶《中国道地药材》(1989年)将之归于贵药,认为 “现时主产贵州、广西、四川等地,以贵州五倍子居全国之冠冶,《中华本草》(1999年)亦载有: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广西等地。冶《道地药材图典》(西南卷)(2003年)中记述: “药材产于贵州、四川、云南、陕西、广西,以贵州、四川产量大。冶 从以上文献来看,五倍子的主产和道地产区从古至今变化不大,主产区集中在四川、贵州、陕 西、广西、湖北省区;道地产区有四川、贵州等地。 4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81—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五倍子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摇摇《中药材商品规格质量鉴别》(1995年)记载:“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者为佳,也有认 为虫瘿内布满蚜虫者好。一般认为角倍的质量优于肚倍,而在商品上以角倍多见。冶《中国药材学》 (1996年)记载:药材外形分为“角倍冶和“肚倍冶,“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纯净者为 佳冶。《中华本草》(1999年)记载:药材外形分为“角倍冶和“肚倍冶,“以个大、完整、壁厚、色 灰褐、纯净者为佳冶。《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2001年)记载:按外形分为“角倍冶和“肚倍冶, 肚倍质优,角倍质次。《500味常用中药材的经验鉴别》(2002年)优劣评价以“以个大、完整、壁 厚、色灰褐者为佳,以角倍优于肚倍冶;并按外形分“角倍冶和“肚倍冶两个规格,按大小、单个重 量分为两个等级。五倍子商品药材分肚倍和角倍两类,《道地药材图典》(西南卷)(2003年)中记 述:按外形分为“角倍冶和“肚倍冶,“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纯净者为佳冶。 综上,历代对于五倍子的品质评价主要集中在产地和药材形态,历代本草记载道地产区有四川、 贵州,而目前市场上基本不按产地区分;从近代书籍记载发现,五倍子按药材形态来判断其品质基本 一致,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者为佳;依据形态差异分为“角倍冶和“肚倍冶两种规格。为 制定五倍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 556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CACM 1021.8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五倍子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CACM 1021.8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五倍子 第 1 页 T-CACM 1021.8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五倍子 第 2 页 T-CACM 1021.81—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五倍子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6:04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