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目摇摇次
前言 919 …………………………………………………………………………………………………………
1摇范围 920 ……………………………………………………………………………………………………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920 ………………………………………………………………………………………
3摇术语和定义 920 ……………………………………………………………………………………………
4摇规格等级划分 920 …………………………………………………………………………………………
5摇要求 920 ……………………………………………………………………………………………………
附录A(资料性附录)刺五加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921 ……………………………………………………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刺五加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922 ……………………………………………………
81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前摇摇言
T/CACM1021《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分为226个部分:
———第1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
———第117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夏枯草;
———第118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刺五加;
———第119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川楝子;
……
———第226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玄明粉。
本部分为T/CACM1021的第118部分。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80—2018。
本部分按照GB/T1郾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摇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
起草。
本部分代替T/CACM1021郾180—2018,与T/CACM1021郾180—2018相比较,标准编号进行了调
整,并重新进行了编辑。
本部分由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及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美(北京)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康美药物
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北京中研
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许冬瑾、乐智勇、黄璐琦、郭兰萍、姜涛、黄龙涛、白宗利、金艳、詹志
来、杨光、何雅莉。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CACM1021郾180—2018。
91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18—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摇刺五加
1摇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刺五加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刺五加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摇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部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T/CACM1021郾1—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编制通则
3摇术语和定义
T/CACM1021郾1—2016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郾1
刺五加摇ACANTHOPANACISSENTICOSIRADIXETRHIZOMASEUCAULIS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郾etMaxim郾)Harms的干燥根和根茎或茎。
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4摇规格等级划分
根据市场流通情况,按照部位不同,将刺五加药材分为“刺五加根和根茎冶和“刺五加茎冶两
个规格。各规格项下均为统货。应符合表1要求。
表1摇规格等级划分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
刺五加根
和根茎统货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郾4~4郾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郾5~12cm,直
径0郾3~1郾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和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
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刺五加茎统货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郾5~2cm。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沟,
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黄白色,木部宽广,淡黄
色,中心有髓。气微,味微辛
注1:药材市场有刺五加根、刺五加茎、刺五加皮(根皮、茎皮)规格,刺五加皮不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注2:刺五加多用于中成药投料,绝大多数进行产地加工,将茎切成段或厚片;将根或根茎切成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均为统货。
注3:药材市场存在少量红毛刺五加充当刺五加销售,应注意。
注4:关于刺五加药材历史产区沿革参见附录A。
注5:关于刺五加药材品质评价沿革参见附录B。
5摇要求
除应符合T/CACM1021郾1—2016的第7章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虫蛀;
———无霉变;
———杂质不得过3%。
02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18—201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刺五加药材历史产区沿革
摇摇《中国药材学》: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中华本草》: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
《中药大辞典》: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地。
《新编中药志》:刺五加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陕西等地。
《道地药材图典》:主产于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材岭、老爷岭、完达山,吉林长白、安图、抚
松、通化、和龙,辽宁桓仁、宽甸、铁岭,及河北、山西、宁夏。
12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1021郾118—2018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刺五加药材品质评价沿革
摇摇《中国药材学》:以条粗、质硬、断面黄白色、气清香者为佳。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以个大、坚实、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道地药材图典》:以身干,根条饱满,根皮厚,质坚实,气香者为佳。
22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CACM 1021.118—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刺五加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8 17:36: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