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2
T/YLNK
杨 凌 农 科 品 牌 建 设 联 合 会 团 体 标 准
T/YLNK 19—2020
“杨凌农科” 种业 小麦 伟隆 169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YLNK Seed Industr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quality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the Wheat Variety Weilong 169
2020 - 10 - 21发布 2021 - 01 - 01实施
杨凌农科品牌建设联合会 发 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LNK 19 —2020
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由杨凌农科品牌建设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杨凌农科品牌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永林、王辉、董永利、任志龙、杜德寿、鲍亚宁、徐建伟。
本文件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陕西杨凌伟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联 系 人:董永利
联系方式:13759886690
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渭惠路东段杨凌伟隆公司
邮 编:712100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LNK 19 —2020
1 “杨凌农科” 种业 小麦 伟隆 169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凌农科”种业品牌小麦品种“伟隆169”优质高产栽培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
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杨凌农科”种业品牌小麦品种“伟隆169”在陕西关中麦区、黄淮南部麦区等区域
优质高产栽培管理,同类生态区可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320-2013 小麦品种品质分类
NY/T 851-2004 小麦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优质 Good Quality
小麦品质符合GB/T 17320-2013规定的强筋小麦要求:粗蛋白质含量(干基)≥14.0 %,湿面筋含
量(14 %水分基)≥30.5 %,吸水率≥60 %、稳定时间≥10.0 min,最大拉伸阻力Rm.E.U.(参考值)
≥450,拉伸面积≥100 cm2。
3.2
高产 High Yield
产量550 kg/667 m2 ~650 kg/667 m2。
4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851-200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LNK 19 —2020
2 5 播前准备
5.1 基肥施用
5.1.1 根据土壤的肥力基础,测土平衡施肥。在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3 m3 /667 m2 ~5 m3 /667 m2
的基础上,施氮肥(纯氮)8 kg/667 m2~10 kg/667 m2 、磷肥(五氧化二磷)6 kg/667 m2 ~10 kg/667
m2、钾肥(氧化钾)5 kg/667 m2 ~8 kg/667 m2。
5.1.2 有机肥、磷肥、钾肥作底肥,整地时深翻施入。总施肥量 80 %作基肥,20 %作孕穗肥追施。
5.1.3 使用氮磷钾肥料前,根据含量折算出实物量。使用复合肥料,可按 5.1.1 规定的氮肥、磷肥、
钾肥施用量折算,并扣除其他养分含量的施用量,不得重复施肥。
5.2 种子准备
5.2.1 种质要求
符合 GB 4404.1-2008 良种种子指标的“伟隆 169”小麦种子。
5.2.2 种子处理
5.2.2.1 播前晒种
播种前将小麦种子以5 cm~7 cm厚度,晾晒1 d,每隔1 h~2 h翻动一次。注意勿在水泥地、铁板、
石板和沥青路面晒种,以防高温烫伤种子,降低发芽率。
5.2.2.2 种子包衣
种子包衣剂应含有杀虫剂、杀菌剂主要活性成分。小麦种子包衣剂种类、杀虫剂和杀菌剂的使用应
符合GB/T 8321和NY/T 1276-2007的规定。包衣剂参见附录A中表A.1。
5.2.2.3 拌种
根据不同需求按下列方法操作:
a) 纹枯病、根腐病、茎基腐病和黑穗病:用 6 %戊唑醇拌种剂 10 ml 加水 0.4 kg~0.5 kg,拌种
25 kg~30 kg;或使用 2.5 %咯菌腈、或3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的单剂或复配剂按 1:500
(药:种)拌种。拌种剂的使用参见附录 A.1。
b) 小麦全蚀病:用 12.5 %硅噻菌胺悬浮种衣剂 20 ml加水 100 ml 处理麦种 10 kg;或利用2.5 %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20ml 加 3 %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 40ml,加水 60 ml 处理麦种 10 kg。拌
种剂的使用参见表 A.1。
c) 地下害虫:用 3 %辛硫磷颗粒剂 2 kg/667 m2~3 kg/667 m2,或50 %辛硫磷乳油 15 ml/667 m2~
20 ml/667 m2加水600 ml~800 ml拌种 10 kg。拌种剂的使用参见附录 A 中表 A.1。
d) 病、虫混发田块,可用上述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或包衣。
e) 种子混拌均匀后,堆闷 1 h~2 h,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及时播种。
5.3 整地
5.3.1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3 %辛硫磷颗粒或3 %毒死蜱颗粒剂2 kg/667 m2~4 kg/667 m2,耕
地后均匀撒施于地面,随耙地翻入土中。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LNK 19 —2020
3 5.3.2 整地
玉米秸秆还田的地块,应机械粉碎还田,耕深25 cm左右,耙耱压实,或用深松机深松30 cm左右,
并浇塌墒水,补施尿素5 kg/667 m2,加速秸秆腐解。
6 播种
6.1 播期与播量
陕西关中西部适播期10月5日~15日,播量10 kg/667 m2~12 kg/667 m2;关中中部和东部适播期10
月10日~20日播种,播量10 kg/667 m2~12 kg/667 m2;河南、江苏、安徽等黄淮南片同等生态区适播
期10月10日~10月25日,播量10 kg/667 m2~12 kg/667 m2。在适播期以后播种,每推迟一天,播种量
应增加0.25 kg/667 m2。
6.2 播种
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播深3 cm~5 cm。高产田块等行距播种(18 cm~20 cm),或宽窄行播种(24 cm
×16 cm),或采用宽幅播种方式播种(幅宽8 cm,行距12 cm);中低产田采用20 cm~23 cm等行距播种。
7 田间管理
7.1 前期管理
7.1.1 冬前管理
7.1.1.1 查苗补种
出苗后及早检查,对缺苗断垄严重的地段于二叶期前用同品种种子浸种催芽后补种。
7.1.1.2 化学除草
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时化学除草。
a) 阔叶杂草:用 75 %苯磺隆0.001 kg/667 m2,或 15 %噻磺隆 0.01 kg/667 m2,兑水 30 kg 喷雾;
或用5.8 %双氟磺草胺悬浮剂10 ml/667 m2,或20 %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 ml/667 m2~60 ml/667
m2,兑水 30 kg喷雾。除草剂的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 中表 A.2。
b) 单子叶杂草:用 3 %甲基二磺隆乳油 30 ml/667 m2,兑水 30 kg 喷雾;其中禾本科杂草用 6.9 %
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 60 ml/667 m2~70 ml/667 m2或 10 %精恶唑禾草灵乳油 30 ml/667 m2~
40 ml/667 m2,兑水 30 kg 喷雾。除草剂的种类及防治对象参见附录 A中表A.2。
7.1.2 早春管理
7.1.2.1 水肥管理
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冬前降水不足,土壤墒情差的麦田,应在日平均气温3 ℃~
5 ℃夜冻日消时适时冬灌,当耕层土壤含水量在50 %时,灌水40 m3/667 m2~50 m3/667 m2。浇水后及时
划锄。小麦起身期可趁墒穴施或结合浇水追施7 kg/667 m2~12 kg/667 m2尿素。壮苗,在拔节期以中耕
除草为主,到拔节末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间伸长1 cm以上,开始出现分蘖两极分化时,结合浇
水追尿素5 kg/667 m2~10 kg/667 m2。旺苗类麦田,拔节以后酌情增减追肥用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YLNK 19 —2020
4 7.1.2.2 预防倒春寒
在寒流到来前及时浇水,一旦发生冻害,应结合浇水追施速效化肥或叶面追肥等措施补救。
7.1.2.3
T-YLNK 19—2020 “杨凌农科” 种业 小麦 伟隆169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2-15 01:18:5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