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The technical standard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terracing sloping land 2011 - 01 - 25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1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196—2011 目 次 前 言 ............................................................................... II 1 标准适用范围 ...................................................................... 1 2 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工程建设要求 ...................................................................... 1 5 工程规划 .......................................................................... 2 6 工程设计 .......................................................................... 3 7 工程量计算 ........................................................................ 6 8 工程施工 .......................................................................... 8 9 工程竣工验收 ..................................................................... 11 10 后续工作 ......................................................................... 11 I DB51/T 1196—2011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处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晓军、赵小蓉、周孝强、蒲波、陈琨等。 II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1 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坡改梯工程建设内容、规划要求与施工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坡改梯工程建设的中低产田土改造、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 整理、生态环境重点建设等相关项目的实施区域。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DL 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 NY/T 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 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等级标准 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3.1 坡改梯工程建设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terracing sloping land 是指对坡度在5°~25°之间的中低产坡地,通过修筑水平梯田、治理坡面水系与地力培肥等工程措 施,使地貌呈阶梯型,以防止土、肥、水的流失,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相关活动。 4 工程建设要求 4.1 梯地工程 4.1.1 地面坡度:地面纵、横向平整,地面坡度降到5°以内。 4.1.2 土层厚度:土层厚度60cm以上,耕作层20cm以上。 4.1.3 梯地台位:随等高线开梯,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台位清晰,规范流畅。 4.1.4 梯埂:梯埂修筑牢固,坎面整齐,不垮塌。埂顶宽≥30cm,埂面高于土面20cm~30cm。 不同砌坎材料水平梯地断面参数见表1: 表1 不同砌坎材料水平梯地断面参数表 材料类别 适宜地形坡度 梯埂高度 (°) (m) 地面净宽 (m) 梯埂外侧坡度 (°) 条石 20~25 1.5~2.0 >3.4 75~80 块石(卵石) 15~20 1.0~1.5 >3.5 70~75 预制件埂 10~15 0.8~1.2 >5.7 65~70 土坎 5~10 ≤1.0 >7.8 ≤65 4.2 坡面水系工程 1 DB51/T 1196—2011 4.2.1 坡面排水 坡面排水沟与排水建筑物达到DL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准。 排水沟与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不低于10a一遇。排水系统达到布局合理、排水畅通、水不乱流与土 不下山的要求。 4.2.2 坡面蓄水 坡面蓄水建筑物应达到DL5180—2003 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的5级标准。坡面蓄 水系统应做到“三池”配套(即蓄水池、沉沙池与贮粪池配套)。蓄水池容积应做到大(>200m3)、 中(100m3~200m3)、小(50 m3~100m3)合理搭配、科学布局,年调节蓄水系数达到1.5~2.0。平均1hm2 耕地应保证有效蓄水量150m3以上;每口蓄水池应配置一口容积lm3~2m3左右沉沙池;平均0.1hm2~0.2hm2 的耕地要有一口容积2m3~3m3的贮粪池。 4.2.3 坡面灌溉 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禁止用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灌溉农田。灌溉水利 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小型自流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70; ——提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0; ——低压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5,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 ——新建和防渗处理后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应≥0.75。 4.3 道路工程 4.3.1 机耕道:机耕道建设标准参见DB51/T379—2003 乡村机耕道通用技术条件。 4.3.2 生产路:生产路要与居民点、地块与渠系结合,路面宽0.8m~2.0m,根据改造区情况可采用砼路 面、石板路面或泥结石路面。预制混凝土板件或水泥路面,砼标号不得低于C15,厚度应>8cm。石材路 面的强度不得低于MU30,厚度应>10cm。路基高于原路面10㎝以上,边坡比为1:0.5~1:1。山区生产路 纵坡不大于11﹪,在坡度较大的地段要设置梯步。 4.4 地力工程 4.4.1 土地利用:改造后的坡耕地要做到当年改造,当年利用。当季利用率>85%。 4.4.2 土壤培肥:新改造的梯地当年1hm2应施用有机肥30t以上;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0%;秸秆还田面 积>50%;土埂的生物护埂率>60%。坡改梯三年后,土壤肥力达到DB51/T846—2008 四川省粮田建设 等级标准旱地耕地类型四级标准以上,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4.4.3 耕作改制:改造后的坡耕地要普及旱地改制和预留行利用技术,做到“五良”(良田、良壤、良 种、良制、良法)配套,提高改造区复种指数。改造后横坡种植面积>50%;良种推广面积达90%。 4.4.4 抗旱能力:在中度干旱情况下,土壤抗旱能力增加5 d ~7d。 4.4.5 土壤防蚀能力:土壤侵蚀模数降到SL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规定的轻度侵蚀标准。 5 工程规划 5.1 准备工作 5.1.1 收集坡改梯改造区基本资料: ——改造区农户状况:包括户数、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投工投资能力等。 ——土地利用现状:农、林、牧、非农用地面积。 ——农田基本情况:包括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农田基础设施现状等。 ——坡耕地状况:坡度分布面积、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水土流失量、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等。 ——图件: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改良利用分区图、土壤侵蚀图等资料。 2 DB51/T 1196—2011 ——技术资料:相关标准,单项工程单位投工、投资、工程定额等资料。 5.1.2 规划仪器与资料准备 ——测绘仪器:测坡仪、GPS仪、全站仪(或经纬仪)、塔尺、卷尺、对讲机等。 ——采样工具:土钻、铝盒、环刀,钢卷尺,取样刀、铁锹等。 ——其它:相机、相关资料图件与记载、统计表格。 5.2 规划方法 坡改梯工程规划实行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采取由内向外、内外结合,自上而下、由下而 上与室内资料分析、野外勘察与内业工作相结合方法。 5.2.1 室内资料分析 利用收集的资料和图件,在室内对改造区坡面水系分布、道路分布,坡耕地和耕地利用模式现状进 行分析,初步确定坡改梯工程范围、改造措施布局和分区,并在图上做好标记。 5.2.2 野外勘察 根据室内资料分析成果,结合实地进行踏勘与座谈访问,对室内规划的成果进行核实、补充和完善。 5.2.3 内业工作 运用室内资料分析与野外勘察成果资料,完成规划文本、规划图件和工程预算。 5.3 方案确定 经科学论证与反复比较论证后确定改造区坡改梯工程最优方案。 5.4 梯地工程 梯地工程规划要因地制宜,科学、规范、合理、美观,统一规划,一山、一坡、一弯、一梁集中连 片治理。针对不同的地面坡度、气候条件、自然台位、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障碍因素、种植模式、 改后利用方向等因素实地规划,打破地块间界限,统筹规划,调整土形。修筑地埂要就地取材,做到费 省效宏。 5.5 坡面水系工程 坡面水系工程规划要做到地背沟、沿山沟、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贮粪池配套齐全。形成沟沟 相通、池沟相连的截、蓄、灌、排相结合的坡面水系网络。 5.6 道路工程 道路工程规划要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或机耕道。本着占地少、生产方便、便 民出行、投资省、利用率高、线路最合理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机耕道与生产路。 5.7 地力工程

pdf文档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196-2011 坡改梯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8 01:44: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