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B 62 备案号:26856-2010 北 DB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 container seedling 2009-12-12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0-04-01 实施 发布 DB11/T 683—2009 前 言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菊英、袁小环、滕文军、杨学军、温海峰。 II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油芒容器育苗过程中所涉及的播种、分株、母本园管理、灾害防除、种苗分级、种 苗出圃的操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地区大油芒容器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30.2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2930.4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2930.8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GB/T 2930.9 牧草种子检验规程 重量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油芒 sibirian spodiopogon 禾本科大油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 Spodiopogon sibiricus Trin.,具有观赏价值,可应用 于园林绿化。 3.2 采种圃 seed orchard 提供优良种子的母本种植园。 3.3 良种圃 division stock orchard 提供分株母株的种植园。 3.4 母本园 parent field 包括采种圃和良种圃。 3.5 容器苗 container seedling 在装有培养基质的各种容器中培育的种苗。 4 播种育苗 4.1 采种与种子处理 4.1.1 种子的采收:用于育苗的种子应来源于采种圃生长健壮的母株,采种宜于 10 月上、中旬种子成 熟时连同果穗一同剪下。 4.1.2 脱粒:果穗采收后及时风干、脱粒,经搓取、风选、过筛(20 目)等净种措施,得到纯净的裸 粒种子。 1 DB11/T 683—2009 4.1.3 种子的检验:按照 GB/T 2930.2、GB/T 2930.4、GB/T 2930.8、GB/T 2930.9 规定的方法检验种 子的净度、发芽率、含水量、千粒重等质量指标。合格的大油芒种子应净度大于 99%,发芽率高于 85%, 含水量 13%~15%,千粒重大于 1.4g。 4.1.4 种子贮藏:经检验后的种子,在室内常温下贮藏保存时间不得超过 1 年;5℃下贮藏保存时间不 得超过 3 年。 4.1.5 商品种子要求:来源清楚,品名正确,资料齐全。包装袋上加种子标签,注明品种名称、采种 年份、检验时间、纯度、发芽率、千粒重、产地、生产者。省际间种子调入应有种子检疫部门出具的《种 子检疫证明》。 4.2 播种 4.2.1 发芽试验 参照 GB/T 2930.4 规定的方法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 85%的种子不应使用。 4.2.2 种子催芽 种子在 25℃~30℃条件下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露地播种育苗不进行催芽处理。 4.2.3 播种期和播种量 穴盘播种在二月中旬日光温室内进行,宜用 72~105 穴穴盘,每穴放 2~3 粒催芽种子,将种子均 匀地播在容器中央。 露地播种宜于五、六月进行,根据发芽率计算播种量,以每 2cm×2cm 一株苗为宜。 4.2.4 播种方法 播种前应保持基质或土壤湿润,穴盘播种覆基质 1mm~2mm,露地播种覆土 3mm~5mm。出苗前应保 持基质、土壤湿润。露地播种育苗应进行镇压,并防止鸟兽危害。 4.3 播种环境条件 4.3.1 穴盘播种:温室温度夜间不低于 12℃,白天不高于 35℃,相对湿度 40%~85%。 4.3.2 露地播种:选择地势平缓、排水良好的地块。壤土或沙壤土可不进行土壤改良,粘性土壤用草 炭、河沙等改良土壤。整地前用 3%硫酸亚铁溶液和 50%辛硫磷 500 倍液喷洒灭菌、杀虫。育苗畦宜宽 1.5m,畦长依地形而定。 4.4 基质与土壤 4.4.1 基质 基质宜为草炭与壤土等体积混合物,过 20 目筛。每立方米基质可用 3%硫酸亚铁溶液 8L 灭菌,50% 辛硫磷 500 倍液 5L~7L 杀虫。将两种药剂分别均匀喷洒在基质上,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膜等不透气材料 覆盖 2d~3d,然后摊开放置 3d 后即可使用。 4.4.2 土壤 宜用壤土。土壤处理参照 4.4.1 执行。 4.5 播种苗管理 4.5.1 穴盘苗:幼苗出土前保持基质湿润,幼苗出土后可采用微喷灌溉。育苗温室温度应控制在 15℃~ 35℃,相对湿度 60%以上。当幼苗长到一叶一心时间苗,每穴留一株。 4.5.2 露地苗:播种后及时灌溉,上盆前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拔除杂草。 4.6 上盆 当幼苗长至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时上盆。一盆一株,可采用 8cm×8cm 的塑料营养钵。可采用草炭 与园土组成的混合基质,草炭含量应不低于 33%。基质灭菌杀虫方法同 4.4.1,但过筛可采用 10 目的筛 网。上盆后及时浇水。 4.7 换盆 4.7.1 第一次换盆:应在幼苗的分蘖数达到 5 个左右时进行,容器可使用 15cm×15cm 塑料营养钵。 4.7.2 第二次换盆:应在幼苗分蘖数达到 15 个左右时进行,容器可使用 30cm×30cm 塑料营养钵。 2 DB11/T 683—2009 4.7.3 基质:宜用草炭与园土组成的混合基质,第一次换盆草炭含量应不低于 33%,第二次换盆所用 3 基质中草炭含量宜为 50%~67%。灭菌杀虫方法同 4.4.1,但过筛可采用 5 目的筛网。按 5kg/m 掺入长效 缓释肥,氮、磷、钾含量分别为 12%、10%、10%。 4.7.4 操作方法:基质装实,浇水后应使基质表面距离容器上缘 0.5cm~1cm。换盆后及时浇透水。 4.8 容器苗管理 4.8.1 供应春季市场的容器苗可紧密排列于低床内。 4.8.2 供应夏秋季市场的容器苗可放置于平床或高床上,间距应不小于 40cm。 4.8.3 苗床上铺设一层地布,放置在地布上的容器苗在夏季高温时可能受到灼伤,应使用遮度为 25%~ 50%的遮阴网遮阴。 4.8.4 及时拔除杂草。 4.8.5 越冬前浇足冻水,应防寒、防风。 5 分株育苗 5.1 母株选择 在分株前一年秋末,选择生长健壮、株型圆整、分蘖数多的优良单株进行标记,作为翌年分株育苗 母株。母株可为地栽苗或容器苗。 5.2 分株时期 宜于土壤解冻后植株萌动前进行。 5.3 分株大小 15cm×15cm 容器以 10 个左右分蘖一株为宜;30cm×30cm 容器以 20 个左右分蘖一株为宜。 5.4 分株方法 带土球挖取母株,去除泥土,剪除老弱残坏的须根,留须根长 5cm 左右,分取萌芽栽植到适宜规格 营养钵等容器中,覆土 3cm 左右。 5.5 换盆 当 15cm×15cm 容器的分株苗 15 个左右分蘖时,将植株移栽到 30cm×30cm 的容器中。 5.6 盆栽基质 同 4.7.3 基质。 5.7 分株苗管理 同 4.8 容器苗管理。 6 母本园管理 6.1 母本园建立 6.1.1 母本园应建立在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块,上年种植过蔬菜、薯类的地块不能作 为母本园。 6.1.2 母本园的植株采取地栽方式。 6.1.3 若有两个以上大油芒属的种或品种存在时,采种母本园之间采取空间隔离。 6.2 种植密度 采种圃植株间距 1.5m~2m,良种圃植株间距不少于 80cm。 6.3 浇水 6.3.1 移苗后要及时浇水。种苗成活后可不进行灌溉,但连续干旱时应适时灌溉。 6.3.2 十一月下旬及三月中旬,分别浇冻水和返青水。 6.3.3 园内积水时应及时排水。 6.4 除草和松土 根据杂草滋生情况进行人工除草。松土结合除草进行。 3 DB11/T 683—2009 6.5 施肥 3 在移栽种苗前,作为底肥亩施发酵鸡粪 1000kg 或腐熟厩肥 1m ,深翻后耙平。大油芒耐贫瘠土壤, 不施肥可正常生长。但生长 1 年以上的母株,于春季幼芽萌动前每亩沟施或穴施长效复合肥 40kg,氮、 磷、钾含量分别为 12%、10%、10%。 7 灾害防除 7.1 有害生物防治 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能危害地下根茎。非干旱、水涝情况下出现植株萎蔫、枯黄时, 应检查是否有地下害虫。 发现害虫后, 可用 50%辛硫磷乳液 500 倍液灌根, 视植株大小每株 200mL~500mL。 7.2 越冬 7.2.1 越冬容器苗应于十一月底灌足冻水,可用无纺布遮盖或覆土 20cm 防寒。三月中旬除去防寒物, 浇返青水。地栽植株不需防寒。 7.2.2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剪除植株地上部分,消除火灾隐患。 8 种苗分级 种苗分级见表 1。 表1 容器规格 15cm×15cm 30cm×30cm 9 种苗分级表 一级 二级 株形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株高大 株形较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株高大于 于15cm,冠幅大于15cm,分蘖数8个以上 10cm,冠幅大于10cm,分蘖数5个以上 株形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株高大 株形较圆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株高大于 于30cm,冠幅大于25cm,分蘖数30个以上 20cm,冠幅大于20cm,分蘖数20个以上 种苗出圃 9.1 容器苗检验 出圃前应进行检验,出圃的种苗应达到二级以上要求。 9.2 起苗 9.2.1 起苗应与栽植时间相衔接,随起、随运、随栽植。 9.2.2 起苗时应保持容器内根团完整,防止容器破损,不得用手提苗茎。 9.3 标签、包装和运输 9.3.1 每批苗木应附标签。标签应注明种苗的中文名称、学名、级别、育苗单位、出圃日期等内容。 9.3.2 种苗在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降低运输损耗。 9.3.3 短途运输不需包装;火车、轮船、飞机托运等长途运输应用带孔木箱、厚纸箱等透气保水的容 器包装,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洒水、盖湿草袋或苫布等措施保湿。 9.4 检疫 销售到外省市和境外的种苗,出圃前应根据调入地检疫机构开具的《检疫要求书》进行检疫,防止 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其他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 4

pdf文档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北京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1 页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2 页 DB11-T 683-2009 大油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北京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7 10:52:50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