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 B62 DB35 福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2011 - 10 - 28 发布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2 - 02 - 15 实施 发 布 DB35/T 1196—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起草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南靖县林业局、漳州市花卉协会、南靖县兰花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柳银卿、黄庆荣、朱培焜、官振富、韩清江、许志敏、张森苗、肖锐明。 I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墨兰的术语与定义、兰圃建设、繁殖、上盆、栽培管理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墨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兰株(plant) 指具有1个假鳞茎及3片以上完全叶的带根植株。 3.2 兰丛(clump) 指2株或2株以上自然连体成丛状的植株。 4 兰圃建设 4.1 4.1.1 兰室与兰棚 兰室 通常为钢架塑料大棚,也可用竹木塑料大棚,兰室应坐北朝南,高不低于3.5m,单间面积以100㎡~ 120 ㎡。室顶倾斜状,南面较长而陡,北面较短而平,长度比例为 2:1左右。地面用铺设粗砂或红砖, 并设置活动遮阳网(内外两层遮光率均为60%~80%)、配置喷雾、浇水设施,视需要与可能,还可配置 加温设施、降温设施,通风排气设施以及防虫网、防盗网等。 4.1.2 兰棚 宜选择避西北、通风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用钢管、竹木作骨架,高3m~3.5m,棚顶设置遮阳网 (遮光率60%~80%)。地面铺盖粗砂。视条件与可能设置可卷动调节的遮阳网和防雨设施更佳。 1 DB35/T 1196—2011 4.2 制架摆盆 先用水泥柱、或空心砖、或方钢、或角钢等构建兰架支柱,再用镀锌管建支架,并用钢丝夹扣钳紧 固定。用于放置硬塑兰盆的,镀锌管摆放间距根据兰盆口径的大小而定。用于摆放软塑兰盆的,则需在 支架上铺设钢丝网。兰架宽1.6m~1.8m、高1.0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3 苗床 固定式或可移动式苗床,苗床离地面高60cm~70cm,宽120cm~180cm,长度依温室长度而定。 5 繁殖 5.1 分株繁殖 5.1.1 方法 选择生长健康的兰丛,用手或消毒过的刀具分成若干丛(株)。 5.1.2 时间 3月份~4月份或9月份~11月份。 5.2 茎尖组培快繁 5.2.1 培养基制备 5.2.1.1 诱导培养基:以 White、B5、MS 等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5mg/L~5.0mg/L 的 6-BA 以及 0~ 2.0mg/L 的 NAA,PH 值 5.8。 5.2.1.2 增殖培养基:以 W 和 B11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1~2 的液体培养基为宜,PH 值 5.5~5.8。 5.2.1.3 分化培养基: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BA,PH 值 5.6。 5.2.1.4 生根壮苗培养基:以 B5、MS、1/2MS 等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5mg/L~5.0mg/L 的 6-BA 和 0.5mg/L~2.0mg/L NAA 等,PH 值 5.5~5.8。 5.2.2 茎尖切取与消毒 切取3mm~20mm的茎尖,去掉苞片并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70%~75%酒精浸泡3秒~4秒,取出后用 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8次,晾干备用。 5.2.3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将外表的幼叶剥掉,切取0.5mm~0.8mm大小的芽尖,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 5.2.4 根状茎诱导与增殖 将接种好的芽尖置于室温23℃~24℃、每天光照12h~14h的条件下培养,诱导根状茎产生。当根状 茎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分割成较小的茎段,转入增殖培养基中,使根状茎的数目增加。 5.2.5 不定芽的促成 将根状茎转入分化培养基,并置于室温25℃±2℃、光强1000lx~2000lx、每天光照10小时~16小 时的条件下培养,促进不定芽形成。 2 DB35/T 1196—2011 5.2.6 生根培养 待小定芽长至2cm~3cm高时,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置于室温25±2℃、光强2000lx、每天光 照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生根培养。 5.2.7 移栽 待幼苗株高5cm~10cm,并2条~3条根系时,即可转常温下炼苗3天~5天,然后再从培养器皿中移 出小苗,用与气温相接近的流水冲洗干净,放在试纸上吸干表面水分(不超过半小时)再移栽到培养基 质上培养。 6 上盆 6.1 兰盆 可选用硬塑料兰盆、软塑营养钵等。 6.2 基质 6.2.1 配方 常见配方有: a) 碎石或卵石(直径 0.5cm~1cm):花生壳=3:1(V/V),PH 值 5.5~6.5; b) 卵石或碎石(直径 0.5cm~1cm):椰壳=9:1(V/V),PH 值 5.5~6.5; c) 碎石或卵石(直径 0.5cm~1cm):花生壳或树皮=6:4(V/V)PH 值 5.5~6.5。 6.2.2 消毒 对易带菌的基质,尤其是培养土,要进行消毒灭菌。一般选用清水洗净后太阳暴晒和药物熏蒸消毒。 6.3 上盆 6.3.1 时间:3 月份~4 月份或 9 月份~11 月份。 6.3.2 方法 6.3.2.1 先用碎石、木炭或砖块等填充物,铺垫盆底(约占盆高的五分之一)充作排水层,并用棕皮、 水苔或蕨根堵遮盆壁四周透气孔。 6.3.2.2 把兰根放入盆内,多芽自然连株的,老假鳞茎居中、新芽朝外种植;单芽自然连株的,应将 老假鳞茎靠盆边、生长点居中种植。然后理顺根系,再向四周填入配制好的基质,边填边摇促其密实, 以固定兰株。上盆种植时,假鳞茎应露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并留下高 1~2cm 的水口。 6.3.2.3 栽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置荫蔽通风处 1~2 周,待成活后再转入正常管理。 6.3.2.4 摆放兰盆时,在保证叶与叶之间不接触磨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盆与盆之间横竖整齐,以利 通风。 7 栽培管理 7.1 7.1.1 日常管理 环境控制 3 DB35/T 1196—2011 调节温度15℃~32℃、光强4000lux~7000lux、空气相对湿度60%~90%,并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7.1.2 浇水 7.1.2.1 浇水原则 宜小水湿润根系,微雾滋润茎叶;不干不浇,浇必浇透;并做到夏秋不过干,冬春不过湿,切忌盆 内积水。 7.1.2.2 水质要求 以矿物质含量不超标的软水(pH值 5.5~7)为宜。 7.1.2.3 浇水时间 炎热季节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寒冷季节应在中午前后进行。 7.1.2.4 浇水方法 使用电动喷灌设施最好,亦可用带有细密莲蓬头的喷壶进行。浇水时,应先喷叶面,再浇兰根,后 洗兰盆及兰架。浇水后应及时通风排气,晾干兰叶水分。 7.1.2.5 浇水量 应掌握夏、秋季多浇,冬、春季少浇;泥盆、陶盆多浇,塑料盆、瓷盆少浇;无土基质多浇,培养 土少浇;生长期多浇,休眠期少浇。 7.1.3 施肥 7.1.3.1 基肥 以氮(N)、磷(P)、钾(K)三要素比例1:1:1的缓效肥为基肥,上盆时施用,每盆2g~3g,施入 盆深3cm处。 7.1.3.2 追肥 a) 每 2~3 个月追肥一次; b) 生长期至抽芽期施氮(N)、磷(P)、钾(K)三要素比例 3:1:1 的缓效肥,每盆施 2~8g; 假鳞茎成熟期施用高磷(P)、钾(K)为主的缓效肥;幼苗期可结合施用氮(N)、磷(P)、 钾(K)三要素比例为 3:1:1 的叶面追肥; c) 追肥在傍晚为好,三伏天和阴雨天不宜施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下停止施肥。 7.1.4 防寒 每逢冬令,室内应加以防寒,以免兰株受损。天气转暖,宜开窗通风。 7.1.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名称、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措施见附录A。 7.2 7.2.1 4 花期管理 环境控制 DB35/T 1196—2011 调节温度为10℃~25℃,光强3500lux~6000lux,并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7.2.2 浇水 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喷水以雾状为宜。 7.2.3 施肥 控制施肥。必要时,追施高磷、钾为主的缓效肥。 7.2.4 防寒 按本标准7.1.4条执行。 7.2.5 病虫害防治 按本标准7.1.5条执行。 8 质量要求 8.1 8.1.1 8.1.2 分级 等级划分:墨兰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墨兰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1。 表1 墨兰质量分级指标表 等级 评价项目 一级 品种特征 品质 生长发育 根、茎、叶、花的色、 二级 三级 基本符合品种特征。 基本符合品种特征。 植株完整,长势旺盛, 植株完整,长势较旺, 植株完整,长势较好,外观 外观新鲜。 外观较新鲜。 较新鲜。 形、香符合品种特征。 有轻微病虫害症状,叶 病虫情况 及其它 叶片无干尖、焦边、破 片轻微干尖、焦边、有 有轻微病虫害症状,轻微干 损,外表洁净 轻微机械损伤,外表洁 尖、焦边或机械损伤。 净 假鳞茎数 (个/丛) 规格 叶片数 (叶/丛) 花枝数 (支/丛) ≥5 ≥4 ≥3 ≥20 ≥15 ≥10 ≥4 ≥2 ≥1 5 DB35/T 1196—2011 表 1 (续) 等级 评价项目 花朵数 (朵/支) 一级 二级 三级 ≥8 ≥6 ≥6 注:非花期交易,不计花枝数与花朵数。 8.2 试验方法 8.2.1 8.2.2 8.2.3 8.3 用目测判定品种特征、生长发育情况。 用目测检查植株有无病虫危害状或损伤,必要时应进行分离培养或镜检。 用目测分别计数花朵、花枝、叶片、假鳞茎的数量。 检验规则 8.3.1 同一产地、同一生产批次的产品为一个批次。 8.3.2 抽样 8.3.2.1 样本应从提交的检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单位以“株”或“盆”计。 8.3.2.2 成批产品抽样样本数按表 2 执行,同一批产品应统一进行 1 次检验。 表2 8.3.3 抽样表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 ≤25 3 26~90 5 91~150 8

pdf文档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福建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福建省 第 1 页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福建省 第 2 页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福建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6 13:59: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