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01 B 05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 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ajiang red garlic production 2014 - 07 - 24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8 - 24 实施 发 布 DB52/T 915—2014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2 5 生产管理措施 ...................................................................... 2 6 采收 .............................................................................. 4 7 生产档案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生产档案 ........................................................ 6 I DB52/T 915—2014 前 言 本标准依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麻江县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麻江县农业局、黔东南州农业委员会、黔东南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麻江县质量技 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久远、粟周群、顾艳梅、吴庆桃、李穗渝、粟俊、吴启红、杨鹏、杨永成、 杨星勇、杨涛、潘仕贵。 II DB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麻江红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生产管理措施、采收、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麻江红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麻江红蒜 由麻江县贤昌乡新场村地方红蒜品种中选育而成的头薹兼用型晚熟品种。株高50 cm~60 cm,假茎 高35 cm~45 cm,假茎横径1.0 cm~1.5 cm,植株出叶13片~16片 ;抽薹率85%~95%,蒜薹长40 cm~ 60 cm,蒜薹横径0.3 cm~0.4 cm,单薹质量12 g~20 g;蒜头紫红色扁圆形,纵径3.0 cm~3.5 cm, 横径3 cm~5 cm,由8瓣至9瓣组成;蒜瓣肉质乳白,蒜衣上红下紫呈多条紫红色条纹,单头质量20 g~ 40 g。从播种到采摘蒜薹210 d~230 d,至收获蒜头230 d~270 d。 3.2 露地秋播栽培 每年的白露至霜降期间播种并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栽培方式。 3.3 覆土栽培 蒜地采取翻犁碎土、开沟播种、细土盖种的种植方式。 1 DB52/T 915—2014 3.4 免耕栽培 在不翻犁的稻田,直插蒜种,后用圈肥、草料盖种的种植方式。 4 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5 生产管理措施 5.1 地块选择 选有机质含量2%以上、PH值在5.5~6.5之间,前作为非百合科葱属植物的疏松砂质地块。 5.2 蒜种 5.2.1 蒜种选择 选用整齐饱满,肥大硬实,红亮新鲜,无病斑、无虫蛀、无霉烂、无创伤、无夹瓣的蒜瓣作种,百 瓣重200 g~400 g,水分不高于65%。 5.2.2 蒜种处理 播前种瓣先用清水或浓度为60%~80%的腐熟沼液浸泡15 h左右后捞出,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 液浸种消毒30 min捞出晾干,最后每100 kg蒜种用1 kg磷酸二氢钾拌种,即拌即种。 5.3 播种 5.3.1 播种时期 播种时期为每年的白露至霜降期间,选雨后晴天播种。 5.3.2 蒜种用量 2 每667 m 用种量80 kg~180 kg,蒜苗达4.0万株~4.5万株。 5.4 种植方式 5.4.1 5.4.1.1 覆土栽培 整地 播前翻土深15 cm~20 cm,深沟宽厢栽培,按东西向160 cm开厢,厢长因地而定;边沟宽40 cm~ 50 cm 、深30 cm~35 cm ,中沟宽30 cm~40 cm、深20 cm~25 cm,厢沟宽15 cm~20 cm 、深10 cm~ 15 cm,做到厢平、沟直、土细,沟沟相连,排灌畅通。 5.4.1.2 2 基肥施用 DB52/T 915—2014 基肥以优质有机肥为主,采取撒施或条施。撒施为蒜地耕翻前均匀抛撒于土面,条施是将基肥均匀 2 施入播种沟中央后再播种。每667 m 施入优质腐熟猪(牛)圈肥3000 kg ~3500 kg,配钙镁磷肥40 kg~ 50 kg(含P2O518%)、硫酸钾肥20 kg~30 kg(含K2O45%),或配施按此折算的复混肥料。 5.4.1.3 播种 按株行距140 cm~160 cm的要求,顺厢面纵向开4 条播种沟,沟深8 cm~10 cm 、宽20 cm~25 cm 。 2 每沟两侧摆种成两行,蒜瓣背腹线与行向平行,芽眼向上,种瓣不可接触到化肥。每667 m 用0.5 kg~ 1.0 kg辛硫磷和0.5 kg~1.0 kg敌克松兑干细土20 kg~30 kg 配成毒土撒施于播种沟内,然后覆土4 cm~ 5 cm。 5.4.2 免耕栽培 5.4.2.1 整地 水稻收割前一个月排净田水,收稻时齐地平割稻桩。播种前,在未翻犁的稻田中按160 cm开厢,厢 面宽140 cm、高10 cm~15 cm,略呈龟背形。 5.4.2.2 播种 每厢8 行,行距17 cm,株距7.0 cm ~8.0 cm,边距留出10 cm,蒜种芽眼朝上, 背腹线与行向平 行,用手轻压入泥至蒜瓣三分之一处使其固牢。 5.4.2.3 施肥覆草 2 每667 m 先施钙镁磷肥40 kg~50 kg(含P2O518%)、硫酸钾肥20 kg~30 kg(含K2O45%),或配施 2 按此折算的复混肥料于种蒜行间,后每667 m 抛撒腐熟猪(牛)圈肥3000 kg~3500 kg均匀覆盖种蒜。 基肥施完,再用稻草或山草、玉米秆等平整覆盖于厢面上,厚度8 cm~10 cm,用少量泥土压草。 5.5 田间管理 5.5.1 中耕除草 蒜苗出土后30 d左右,及时中耕除草。 5.5.2 追施 2 第一次于蒜苗4叶~5叶,每667 m 施入拌有5 kg~10 kg尿素的清粪水或沼液肥1000 kg~1500 kg, 2 随后喷施0.3%~0.5%的磷酸二氢钾 ;第二次于10%左右蒜薹伸出叶鞘,每667 m 施硫酸钾型复合肥(含 P、 2 N、K各15%)20 kg~30 kg 、尿素10 kg~20 kg ;第三次于蒜薹采收末期,每667 m 施硫酸钾型复合肥 10 kg~15 kg。 5.5.3 防旱排涝 苗期注意控水保湿;蒜头采收前10 d~15 d ,干燥土壤。 5.6 病虫害防治 5.6.1 农业防治 水旱轮作,适时播种,起厢栽培,合理密植,重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及时中耕培土。 5.6.2 物理防治 3 DB52/T 915—2014 使用黄色粘胶板诱杀有翅蚜、斑潜蝇等害虫和蓝色粘胶板诱杀蓟马,根据田间主要害虫种类选用适 2 2 宜粘虫色板,每667 m 挂240 mm×200 mm型号的色板30块至40块。每667 m 放置2盆~3盆糖醋液(糖、 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6的比例配成溶液)诱杀种蝇类害虫,随时添加,保持 不干。 5.6.3 化学防治 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化学防治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的规定。 5.6.3.1 病害 叶枯病、紫斑病、灰霉病: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 液喷雾防治,发病期用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25% 施保克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锈病: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15%粉锈清6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喷雾 防治。 细菌性软腐病:选用72%农用连霉素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 雾防治。 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20%病毒A2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 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 5.6.3.2 虫害 蚜虫:在虫害发生初期,选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均匀喷雾。 蓟马: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每隔5 d~7 d喷施1次,连喷3次。 蒜蛆(葱蝇):选用 2.5%溴氰菊酯 3000 倍液,喷雾或灌根。 斑潜蝇:选用2.5%三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4000倍 液进行喷雾防治。 6 采收 6.1 蒜薹 当蒜薹顶部弯曲,总苞开始变白时即可采摘,选晴天下午或阴天露水干后进行。采收方法:从倒三 叶叶耳处,采用刀片划抽法。 6.2 蒜头 蒜薹采摘结束后的20 d~25 d ,选在晴天采收,全株挖起,抖落泥土,削去须根,不伤茎盘。 6.3 污染

pdf文档 DB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915-2014 麻江红蒜生产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9:1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