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X 5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068—2014 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Jinzhai black tea 2014 - 02 - 17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03 - 17 实施 发 布 DB34/T 206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六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寨县茶叶发展办公室、金寨县茶叶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寨县茶叶发展办公室,安徽农业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金寨县茶叶协会、安徽省福驾茶业有限公司、六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 量监督检验所(六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金寨县质量技术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解正定、张正竹、陈习村、姚皖湘、陈辉、陆本坤、朱世君、吕守祥、王永忠。 I DB34/T 2068—2014 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的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和生产、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仅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0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GB/T 8310 茶 粗纤维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18795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 运输包装 NY/T 5018 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2005]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地理标志产品金寨红茶保护范围限于金寨县全境 23 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即金寨县果子园乡、全 军乡、关庙乡、张冲乡、长岭乡、铁冲乡、桃岭乡、沙河乡、花石乡、槐树湾乡、油坊店乡、汤家汇镇、 麻埠镇、吴家店镇、天堂寨镇、白塔畈镇、燕子河镇、青山镇、古碑镇、斑竹园镇、南溪镇、双河镇、 o o o o 梅山镇。介于北纬 31 06′~31 48′,东经 115 22′~116 11′ 之间。 1 DB34/T 2068—2014 金寨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见附录A。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金寨红茶 jinzhai black tea 在金寨红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内,以金寨县地方茶树群体种和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 良种等适制金寨红茶的茶树良种鲜叶为原料,按照萎凋、揉捻、发酵、毛火、足火、拉老火等工艺加工 而成的,具有“甜香高鲜、火香浓郁、汤色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滋味鲜爽回甘”等品质特征的工夫红 茶。 5 自然环境和生产 5.1 自然环境 5.1.1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无霜期长,光热资源丰富,降雨充沛,平均气温 13.2℃~ 15.6℃,全年大于 10℃的积温在 3140.8℃~4735.6℃,持续天数 173~216 天之间,无霜期 220 天 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500 mm,平均相对湿度 78%。 5.1.2 土壤 以棕壤和黄棕壤为主,呈酸性和微酸性,pH 值为 5.5~6.5,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丰富。 5.1.3 植被 产区大多位于海拔 300 m~600 m,四周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 80%以上,物种丰富,生态优越。 5.2 种植技术 按 NY/T 5018 的规定执行,种植技术参见附录B。 5.3 鲜叶 5.3.1 原料要求 采用金寨县地方群体种及以此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幼嫩芽叶为原料。要求新鲜,无劣 变或异味,无病虫害叶,不得含非茶类夹杂物。 5.3.2 采摘标准 5.3.2.1 金寨红茶各等级鲜叶要求 应符合表1 的规定。 2 DB34/T 2068—2014 表1 金寨红茶各等级鲜叶要求 产品级别 鲜叶要求 特级 一芽一叶 一级 一芽一叶≥70%,一芽二叶≤30% 二级 一芽二叶≥70%,一芽三叶≤30% 三级 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5.3.3 装运 使用清洁卫生、通气良好的竹篮、篓筐等用具盛装鲜叶原料,禁用塑料袋、编织袋等紧压装运。 5.3.4 贮存 5.3.4.1 贮存室应干燥、凉爽、荫蔽,用具和地面应保持清洁,无积留残叶和其他夹杂物。 5.3.4.2 贮存要求: ——鲜叶应分清等级,分别摊放。 ——雨水叶和非雨水叶应分别摊放,分别萎凋。 5.4 加工技术 加工环境与设备应按 NY/T 5019 的规定执行,加工技术参见附录C。 6 要求 6.1 基本要求 产品应具有红茶的品质特征,无劣变、无异味、洁净,不混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不得添加任 何非茶类物质。 6.2 标准样 每个等级设一个实物标准样,每二年换样一次,实物标准样应按 GB/T 18795 要求制成。 6.3 分级及感官指标 金寨红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等四个等级,其品质特征为:外形紧细,乌润显金毫,汤色 铜红明亮有琥珀金圈,香气火香带甜,滋味鲜醇回甘,叶底红匀明亮。 其典型特征为“铜红汤、火糖香”。各等级金寨红茶的感官品质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金寨红茶各等级感官指标 等级 特级 一级 外形 形状 细嫩挺秀 金毫显露 细紧,金毫 显露 内质 整碎 净度 色泽 匀整 净 乌黑油润 匀整 净 香气 高鲜嫩甜 香,带火香 乌黑较油 甜香,火香 润 浓郁 滋味 鲜醇甜爽 鲜醇回甘 汤色 叶底 铜红明亮,有 铜红、匀、明 琥珀金圈 亮,细嫩多芽 铜红明亮, 铜红、亮,柔 有琥珀金圈 嫩显芽 3 DB34/T 2068—2014 表 2(续) 外形 等级 形状 整碎 二级 紧细有毫 较匀整 三级 尚紧 尚匀整 内质 净度 较净,稍含 嫩茎 尚净,稍有 色泽 香气 滋味 乌润 甜香,火香 甜醇 乌 筋梗 尚甜纯香, 火香 尚甜醇 汤色 叶底 铜红较亮,有 铜红、亮,匀 金圈 嫩有芽 铜红尚亮 铜红,匀 6.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表3 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水分/%(质量分数) ≤ 6.5 总灰分/%(质量分数) ≤ 6.5 碎末茶/%(质量分数) ≤ 1.0 水溶性灰分(占总灰分)/% ≥ 50.0 水浸出物/% (质量分数) ≥ 34.0 粗纤维/% (质量分数) ≤ 13.0 6.5 污染物限量指标 污染物限量指标应符合 GB 2762 的规定。 6.6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6.7 净含量 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7 试验方法 7.1 取样 按 GB 8302 规定执行。 7.2 感官指标检验 按 GB/T 23776 的规定执行。 7.3 理化指标检验 7.3.1 样品制备 按 GB/T 8303 的规定执行。 7.3.2 水分检验 4 DB34/T 2068—2014 按 GB/T 8304 的规定执行。 7.3.3 总灰分检验 按 GB/T 8306 的规定执行。 7.3.4 水溶性灰分检验 按 GB/T 8307 的规定执行。 7.3.5 碎末茶检验 按 GB/T 8311 的规定执行。 7.3.6 水浸出物检验 按 GB/T 8305 的规定执行。 7.3.7 粗纤维检验 按 GB/T 8310 的规定执行。 7.4 污染物限量指标检验 按 GB 2762 的规定执行。 7.5 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检验 按 GB 2763 的规定执行。 7.6 净含量 按 JJF 1070 的规定执行。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批次 产品均应以批(唛)为单位,同批(唛)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单位重量应相同。 8.2 抽样 取样按 GB/T 8302 的规定执行。将样品分为两份,一份封存备查,另一份做感官和理化分析及相 关项目检测。 8.3 出厂检验 8.3.1 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指标、水分、粉末、净含量允许短缺量和包装标签。 8.3.2 每批(唛)产品应按本标准要求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8.4 型式检验 8.4.1 型式检验为全项目检验。 8.4.2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5 DB34/T 2068—2014 a) b) c) 首次批量生产前; 产品如因原料、工艺、机具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5 判定规则 8.5.1 凡劣变、有异味、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残留量指标有一项不合格的产品,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8.5.2 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或感官品质不符合规定级别的,应在原产品中加倍抽取样本复检,复检 中理化指标不合格的,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感官指标不合格的降级处理。 8.5.3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按 GB/T 8302 规定在同批(唛)产品中加倍取样, 对有争议项目进行复验,以此复验结果为准。 9 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标签 产品的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规定,标签应符合 GB 7718 规定。 9.2 包装 9.2.1 包装容器应采用干燥、清洁、无异味等不影响茶叶品质的材料制成,包装要求牢固、防潮、整 洁、美观、无霉无破损,能保护茶叶品质,适于装卸和贮运。 9.2.2 销售包装应符合 SB/T 10035 的规定,运输包装应符合 SB/T 10037 的规定。 9.3 运输 装运茶叶的车、船和集装箱等各种工具,应符合清洁、
DB34-T 2068-2014 地理标志产品 金寨红茶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6:3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