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 P 66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24—2015 皖北地区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esting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 of Highway SmallStructure inNorthern Anhui Province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3 - 27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4 - 27 实施 发 布 DB34/T 232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 本标准归口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交 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郑建中、陈善雄、余飞、李小红、罗红明、戴张俊、王文刚、薛峰、刘永松、杨牧 盘、曹皓。 I DB34/T 2324—2015 皖北地区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皖北地区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以下简称测试)的要求、原位测试试验、 地基承载力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皖北地区公路小型构造物,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 subgrade,foundation soil,subsoil 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3.2 天然地基 natural subgrade,natural foundation 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不需要经过人工加固,可以直接在其上建造基础的天然土层或岩石层。 3.3 复合地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部分土体被增加或被置换,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3.4 小型构造物 small structure 路基上下的混凝土构造物。 注:如涵洞、通道、挡墙等。 3.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soil bearing capacity 1 DB34/T 2324—2015 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 限值。 3.6 地基极限承载力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地基进入破坏状态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 注:又称极限荷载强度。 3.7 新近沉积土 recently sedimentary soil 沉积年代短(近 500 年内形成)、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均匀性差,在 150 kPa 压力下变形敏感的 全新世沉积土。 3.8 钙质结核 calcareous concretion 碳酸盐和土粒胶结形成的浑圆形或不规则形新生体。 3.9 原位测试 in-situ test 在地层或土体的原位应力状态和天然含水率保持不变、原生结构不受或少受扰动的条件下,直接或 间接地测定岩、土体各种工程特性、参数的试验方法。 3.10 静力触探试验 cone penetration test (CPT) 通过静力将标准圆锥形探头匀速压入土中,根据测定触探头的贯入阻力,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 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3.11 螺旋板载荷试验 screw plate loading test (SPLT) 将规定螺距的单片螺旋形承压板(简称螺旋板)旋入地表下预定深度处,通过传力杆件向螺旋板逐级 施加荷载,同时测记螺旋板沉降的试验方法。 3.12 动态平板载荷试验 dynamic plate loading test 通过一定质量的落锤由固定高度自由落下,经阻尼装置、承载板,对土体施加冲击荷载,使土体产 生变形,测定反映土的动力特性指标的试验方法。 3.13 平板载荷试验 2 plate loading test (PLT) DB34/T 2324—2015 在现场使用刚性承压板模拟建筑物基础,对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逐级施加荷载,直至地基出现破坏 状态或接近破坏状态,同时测记在各级荷载下地基随时间而发生的沉降变形的试验方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4.1 4.1 几何参数 b —— 承压板(螺旋板)直径或边宽; z —— 承压板(螺旋板)埋深; r —— 圆形刚性荷载板半径,即 r =150 mm。 4.2 4.2 岩土的力学指标 E0 —— 变形模量; pu —— 地基极限承载力; f0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0螺旋 —— 由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Evd —— 动态变形模量。 4.3 4.3 岩土的测试参数 P —— S —— fs —— ps —— qc —— 施加于地基的竖向压力荷载; 实测沉降量;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 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 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 —— 摩阻比; K p —— 单桥探头率定系数; Kq —— 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率定系数; K f ——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率定系数; p —— 单桥探头的比贯入阻力应变量; q —— 双桥探头的锥尖阻力应变量; f —— 双桥探头的侧壁摩阻力应变量; 0 —— 触探头的初始读数或零读数应变量; P0 —— 土层原位上覆压力; PF —— 临塑压力; pL —— 极限压力; 3 DB34/T 2324—2015 I1 —— 螺旋板埋深z的修正系数; I 2 —— 与泊松比有关的修正系数; —— 螺旋板形状系数,可取 0.79; SF —— 对应于临塑压力 PF 的沉降; —— 荷载板下的最大动应力,它是通过在刚性基础上,由最大冲击力 Fs=7.07 kN 且冲击时间 t =18 ms 时标定所得的, =0.1MPa 。 5 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小型构造物地基应进行承载力测试。 5.1.2 测试应由建设单位或其他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实施测 试。 5.1.3 测试前测试单位应向委托单位及相关单位提交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方案。 5.1.4 测试应综合考虑公路设计等级、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各测试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等因素, 选择两种或多种测试方法。 5.1.5 测试所用仪器设备应经检定合格。 5.1.6 测试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本标准。 5.2 测试流程 5.2.1 应按图 1 的流程进行测试。 图1 测试流程 5.2.2 测试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4 DB34/T 2324—2015 收集被测试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设计及施工资料; b) 委托方的具体要求; c) 测试场地环境。 5.2.3 测试单位应根据调查结果和测试要求,制定测试方案。 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设计要求、测试依据、测试方法、抽样方案、测试数量、测 试点布置,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及所需的仪器设备等。 5.2.4 测试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5.2.5 现场测试期间,应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和本标准的要求。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 设备使用要求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a) 5.3 测试方法 可选择静力触探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和平板载荷试验等方法。 注1:土层结构复杂多变的区域,或设计勘察资料较少,应采用静力触探和螺旋板载荷试验组合方法。 注2:地基土层结构相对单一,区域性变化小,或设计勘察资料较详尽,应采用选择静力触探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 组合方法。 5.4 测试点布置及数量 5.4.1 测试点的位置应由设计单位按以下原则确定: a) 一般情况下应在整个小型构造物基础范围内均匀布置测试点; b) 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在地质条件较差地段布置测试点; c) 应在荷载较大或变形敏感部位布置测试点。 5.4.2 测试深度应由设计单位确定,平板载荷试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应在基础底面进行测试,静力 触探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应符合表 1 的要求,根据不同岩土类别测试到基础底面以下一定深度处。如 遇有软弱下卧层时,测试深度应适当加深,且应穿过软弱下卧层。 表1 测试深度 岩土类别 含钙质结核的黏性土、粉土 砂 土 粉土、黏性土 测试深度(m) 3~6 4~8 5~10 注1:表列测试深度以小型构造物基础底面为基准面; 注2:当地基条件简单时,表中数值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5.4.3 测试数量应由设计单位确定,并应符合表 2 的要求。 表2 测试数量 涵洞类型 盖板涵 箱涵 2 测试点数量(点) 挡墙及其它 2 2 点/100m , 2 点/50m , 2 点/80m2, 且总数不应少于 3 点 且总数不应少于 3 点 且总数不应少于 3 点 注1:表中所列测试点数量以连续测试面进行计算,分离式基础应分别予以核算; 注2:一般情况可按表 2 确定,当选用组合方法,可按 5.4.4 条规定执行。 5.4.4 采用组合测试方法时,测试数量应满足以下条件: 5 DB34/T 2324—2015 a) b) 静力触探和螺旋板载荷试验组合方法测试地基承载力,静力触探测试点不应少于 3 点,螺旋板 载荷试验测试点不应少于 3 点; 静力触探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组合方法测试地基承载力,静力触探测试点不应少于 3 点,动态 平板载荷试验测试点不应少于 6 点。 5.5 验证与扩大测试 5.5.1 在地质条件复杂地段, 测试应选择 1-2 个构造物进行验证测试。验证测试应采用平板载荷试验, 测试点数量不应少于 3 点。 5.5.2 当测试取得地基承载力差异大于 30%时,应进行扩大测试。扩大测试可采用原抽检用测试方法 或平板载荷试验,扩大测试点不应少于 3 点。 5.6 测试结果与测试报告 5.6.1 静力触探试验、动态平板载荷试验、螺旋板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测试点的测试指标值和相关试 验曲线,并结合比对试验所建立的经验关系,计算不同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6.2 平板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测试点的荷载-沉降曲线等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6.3 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 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 位,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测试目的,测试依据,测试数量,测试日
DB34-T 2324-2015 皖北地区公路小型构造物地基承载力测试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3:3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