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080.99 R 1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94—2015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Expressway Green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6 - 03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7 - 03 实施 发 布 DB34/T 239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杰、黄成林、鲁圣弟、丁旭东、鲍传富、黄媛媛、张云彬、李春涛、刘慧、 代树杰、方然、荆天。 I DB34/T 2394—2015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的术语和定义、水肥和土壤管理、有害生物防控、植物 的整形修剪、灾害的治理、补植和更新、高速公路绿化和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行政区范围内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其它等级的公路可参照执 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导则(试行)》2014.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速公路绿化(Expressway Greening) 在高速公路沿线范围内(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立交、服务区等)栽种植物以改善通行环境、提 升景观的活动。 3.2 有害生物(Pest and Noxious Plant) 对高速公路绿化有危害或有潜在危害的生物,包括危害绿化植物的各种害虫、病原微生物、寄生性 种子植物及对高速公路绿化植物有严重侵害性的恶性植物等。 4 一般规定 4.1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补植和更新,成活率应在 85%以上。 4.2 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选择应符合《安徽省城镇园林绿化导则(试行)》。 4.3 高速公路绿化不应遮挡标志、标牌,并应符合交通安全需要。 1 DB34/T 2394—2015 5 水肥和土壤管理 5.1 浇水 5.1.1 应及时给植物浇水,根据季节气温、植物种类、土壤干燥条件等情况合理确定浇水时间及浇水 量。 5.1.2 浇水以软水为宜,水质标准参见 GB 5084 水质标准。 5.2 排水 高速沿线绿化区域不宜积水,遇积水时应及时排除。 5.3 施肥 5.3.1 观叶、观形树种施肥以氮肥为主,观花、观果树种施肥以磷、钾肥为主。 不同种类植物缺素症 状参见附录 A,施肥时对症实施。 5.3.2 液施的化学肥料浓度不宜超过 1%~3%;叶面施肥时浓度为 0.1%~0.3%;对一些微量元素, 浓度适当降低。 5.4 土壤 5.4.1 应通过翻土、施肥、灌溉等方式,保持和提高土壤生产力。 5.4.2 受融雪剂污染的土壤,宜使用盐碱改良剂改善土壤环境。 6 有害生物防控 6.1 防控原则 有害生物防控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加强监控,做好治早治了,实现环境友好。 6.2 有害植物防控 6.2.1 加拿大一枝黄花 在其幼苗期,及时喷施草甘膦+巴佰金组合药剂,连续 2~3 次。如有复发迹象,补喷 1 次,防止 二次传播。 6.2.2 丝茅草 丝茅草高度达到 40 cm 左右时,在晴朗无风或高温季节,在叶片的正反两面喷施草甘膦、茅草枯 等除草剂,连续 2~3 次。 6.2.3 构树 在越冬前砍除构树的地上部分植株,并于翌年发出幼苗高度小于 20 cm 时,喷施使它隆杀灭,连 续 2~3 次。 6.2.4 葛藤 在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将葛藤连同杂草一起清除并销毁;或在幼苗期喷施草甘膦等除草剂,连续 2~ 3 次。 2 DB34/T 2394—2015 6.2.5 菟丝子 在春末夏初及时检查,将菟丝子连同杂草一起清除并销毁;或在幼苗期地面喷 1.5%五氯酚钠和 2%扑草净液,每 25 天喷 1 次,连续 3~4 次。 6.2.6 乌蔹莓 结合深耕连同地下根部一并清除,或喷 2甲4氯或草甘膦等药剂。 6.3 病虫害防治 6.3.1 病害防治 6.3.1.1 及时剪除发病重的植株的枝叶,集中烧毁,彻底清除病源,同时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 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6.3.1.2 根据植物的发病表现症状对受害部位进行药物喷洒。药剂喷洒应在无风的晴天进行,每 7~ 10 天一次,连续 2~4 次。安徽省高速公路绿化植物常见病害与防治方法见附录 B。 6.3.2 虫害防治 在卵盛孵期、幼虫上梢上果为害前,喷药杀灭,安徽省高速公路绿化植物常见虫害与防治方法见附 录C。 7 植物的整形修剪 7.1 整形修剪的原则 绿化植物应贯彻定期修剪原则,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及季节特点,定期安排整形修剪。 7.2 修剪时间 ——落叶树木修剪应选择休眠期进行; ——常绿树种宜在春季气温开始上升、枝叶开始萌发后进行; ——春花树种应在花后修剪。 7.3 修剪要求 7.3.1 应及时修剪掉中央分隔带灌木等遮挡住防眩标志的萌发枝叶,保持中央分隔带灌木与护栏板有 25 cm 的距离。中央分隔带花灌木修剪的分枝点高度根据花灌木一年生枝条长度确定修枝高度,一般控 制在 130~160 cm 之间。 7.3.2 修剪树木时应先剪上部,后剪下部;先剪内堂枝,后剪外围枝。 7.3.3 中央分隔带草坪 5 月至 9 月间每隔 1 月左右修剪一次。 7.3.4 绿化树木砧木基部萌发的幼芽可通过抹芽清除;萌条长得较粗且木质化后,宜用修枝剪或电动 修枝剪剪除,并用石硫合剂或封口蜡涂抹剪口。 8 灾害的预防与治理 8.1 冻害 入冬前对树木及时整形修剪,包裹树干、树冠和涂白。冬季过后受冻害的枝条进行轻度修剪。 3 DB34/T 2394—2015 8.2 雪灾 雪灾后对折断的枝条进行轻度修剪,并用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涂刷伤口。 8.3 火灾 8.3.1 秋末冬初清除、修剪边坡的杂草、枯枝落叶,根据天气预报,做好火灾前的预警、预防工作。 8.3.2 火灾发生后及时扑火,清理火烧区域的死草死树,对受伤枝干伤口进行包扎、涂抹药剂等处理。 常用扑火方法见附录 D。 8.4 水灾 8.4.1 在有水淹可能的绿地砌筑好排水设施,加强巡查,及时排除积水隐患。 8.4.2 水灾发生后,及时强行排水,并对受淹树木修枝摘叶,控制树木的蒸腾。 8.5 风灾 8.5.1 做好风灾预防工作,对道路两侧危及道路安全的速生、浅根性高大乔木及时进行更新或截干处 理,截干高度多控制在 4.5 m 左右。 8.5.2 灾后及时修剪风折树木枝叶,扶正、支撑、培土加固风倒树木,并对树木伤口涂抹石硫合剂或 封口蜡。 9 补植和更新 9.1 补植和更新的原则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及“不随意改变原设计树种”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抗逆性强的乡 土树种进行绿化补植或更新,并保证成活率。 9.2 补植与更新的时间 秋冬季在树木落叶后、土壤冻结之前进行;春季宜在土壤解冻开始至到 4 月初;夏季不宜进行补 植和更新。 9.3 补植和更新的要求 9.3.1 绿化树木缺株、断带时应及时补植。补植的植物宜选用相同或相近品种,要求规格、形态接近。 9.3.2 绿化草坪应保证覆盖度和密度,草坪连续空白面积大于 0.5 ㎡ 时,应及时补植。 9.3.3 高速公路中分带补植或更新树种时,宜使用无纺布营养袋苗。 10 高速公路绿化的管理 10.1 安全管理 10.1.1 绿化养护施工应严格按照 JTG H30 、JTG H10 的要求执行,特别是对于主线中分带的绿化养护 施工,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摆放施工标志。 10.1.2 规模化施工或截除较大树枝、砍伐枯死树木时,应预先进行专项设计或制定施工方案,采取必 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0.2 养护质量管理 4 DB34/T 2394—2015 10.2.1 绿化工程验收时,绿化植物的规格与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绿化种植穴规格、土层厚度应符合 CJJ 82 的规定。 10.2.2 中分带绿化要求:苗木成活率≥95%(目测,每 1 km 测 200 m);连续缺株<3 株;苗木、 草坪无明显病虫害;中央分隔带的苗木初植修剪后的高度应为 1.5 m,以后控制在 1.8 m,栽植的株、 行距合理,应满足防眩功能要求,不得影响交通安全。 10.2.3 路侧绿化要求:苗木成活率≥85%(目测,每 1 km 测 200 m);草坪覆盖率≥95%(目测, 每 1 km 测 200 m),草坪连续空白面积<0.5 ㎡,无枯黄、无明显病虫害。 10.2.4 互通立交区绿化要求:苗木成活率≥85%(目测,检查全部),草坪覆盖率≥95%(目测,测 量全部);互通区绿地整理、排水应符合设计要求,孤植树、珍贵树种以及乔木树种应保证成活,树木 种植不影响行车安全视距;草坪应无杂草、无明显病虫害,连续空白面积<0.5 ㎡。 10.3 档案管理 10.3.1 为掌握公路绿化的发展变化情况,积累资料,应建立完整的公路绿化档案。 10.3.2 公路绿化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按照 JTG H10 的规定执行。 5 DB34/T 2394—2015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植物缺素症诊断检索表 表A.1 植物缺素症诊断检索表 1 病斑表现在老叶上 植物缺素 叶淡绿色,生长受阻;茎细弱并有破裂,叶小,下部叶比上 1.1 病症通常出现于全株,但常先是 部叶的黄色淡,叶黄化而干枯,成淡褐色,少有脱落 老叶黄化而死亡 叶暗绿色,生长延缓;下部叶的叶脉间黄化,常带紫色,特 别是在叶柄上,叶早落 缺氮 缺磷 下部叶有病斑,在叶尖及叶缘出现枯死部分。黄化部分从边 1.2 病症通常发生于植株下部较老 叶片上 缘向中部扩展,以后边缘部分变褐色而向下皱缩,最后下部 和老叶脱落 下部叶黄化,在晚期常出现枯斑,黄化出现于叶脉间,叶脉 仍为绿色,叶缘向上或向下反曲,而形成皱缩 2 2.1 缺镁 病斑发生于新叶 顶芽存活 病斑不常出现,严重时叶缘及叶尖干枯,有时向内扩展,形 2.1.1 缺钾 叶脉间黄化,叶脉保持绿色 成较大面积,仅有较大叶脉保持绿色 病斑通常出现,且分布予全叶面,极细叶脉仍保持为绿色, 形成细网状;花小而花色不良 缺镁
DB34-T 2394-2015 高速公路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50:5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