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03.180 A 1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standards of the record and broadcas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3 - 27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4 - 27 实施 发 布 DB34/T 2318—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煤矿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淮北职苑矿山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乾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职业技 术学院、南京匡合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上海软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炎黄联合国际工程设计有 限公司、淮北佳平工矿设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司。 本标准起草人:汪绪武、智燕陵、王欢、智皓、许恒飞、王建文、常贵永、蒋斌、王冲、夏俊、孙 海宁、王田况、孙宏彬、张东妹、周健、黄东枝、颜春宁。 I DB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功能、子系统 设计、录播室与控制台设计、录播系统供电防雷接地与传输线缆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学校、培训机构新建、改建和扩建教学录播系统(教室)的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635-2010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JGJ 1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 Automatic image tracking system 采用“图像识别跟踪定位”技术,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进行教师、学生、板书跟踪定位和拍摄 的系统。 3.2 课件实时录制系统 Courseware real time recording system 实时录制课堂教学场景,生成音视频和电子文档课件的系统。 3.3 网络直播教学系统 Teaching system network broadcast 借助网络和终端设备即可实时收看教学场景的系统。 3.4 1 DB34/T 2318—2015 导播系统 The director system 根据教学实际环境实现课程录制过程中音视频画面和教师计算机屏幕之间切换的系统。 3.5 音频处理系统 The audio processing system 对课堂内语音信号采集和处理的系统。 3.6 跟踪摄像机 Tracking camera 使用图像识别跟踪定位技术准确采集授课教师、学生和板书的运动轨迹,并把采集的信息传输给跟 踪系统,经跟踪系统处理后引导跟踪摄像机进行跟踪拍摄的摄像机。 3.7 定位摄像机 Positioning camera 使用图像识别跟踪定位技术准确定位授课教师、学生、板书的摄像机。 3.8 资源模式 Resource model 录制的画面分为教师画面、学生画面和教师电脑画面。每个录制的画面生成单一文件,以上三个画 面可以在一个显示设备上多画面显示的模式。 3.9 资源管理平台 Resource management platform 通过网络服务可对课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软件平台。 3.10 跟踪策略 Tracking strategy 在课件录制前,根据需要选择最理想、效果最好的跟踪选项。 4 总体要求 4.1 录播系统总体框架 应由录播集成平台、图像识别跟踪定位子系统、课件实时录制子系统、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导播 子系统、音频处理子系统、网上发布子系统组成。 教学录播系统总体框架见图1。 教学录播系统图参考附录A。 2 DB34/T 2318—2015 图1 教学录播系统总体框架 4.2 录播系统设计规定 4.2.1 系统设计宜综合应用音视频采集、处理、控制、显示、记录、多媒体,利用有线或无线通讯、 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等先进而成熟的技术,配置可靠而适用的设备,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 配套的固定式或移动式音视频录播系统。 4.2.2 系统宜具有兼容性以满足设备互换性要求,系统可扩展性应满足简单扩容升级和集成的要求。 4.2.3 系统设计所用音视频设备的选用必须符合 GB 50395-2007 第 3.0.3 条的视频安防监控的要 求。 4.3 系统的设计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实现课件录制分辨率可选,具体见表 1; 表1 课件录制要求和视频分辨率表 课件录制适用场所 课件录制视频分辨率 资料保存、 高质量的画面 1920×1080 资料保存、视频点播 高级微格模式 网络直播、视频点播 1280×1024 或 1280×720 1536×768 1024×768 ——课件录制中图像识别跟踪拍摄应做到准确、稳定、平滑、画面不丢失; ——网络直播教学通过网络实现直播,满足在线观看; ——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可对课件进行管理和分类,实现网上点播或直播观看; ——使用人员可灵活调整码流及分辨率。 4.4 系统的要求 教学录播系统的软硬件和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视频采用软硬件采集方式; ——支持 B/S 或 C/S 访问模式; ——具备接口:AV、BNC、SDI、HDMI、DVI、RJ-45 等; ——系统网络直播延时≤3 秒; ——录制的课件帧率≥25fps; 3 DB34/T 2318—2015 ——采用 H.264 编码或 MPEG-4 编码方式; ——系统录制格式为 MP4,可支持 ASF、WMV、AVI 等格式; ——具有录制、直播、导播、点播、互动、视频会议等功能; ——系统能满足在理论课、实践课等不同环境下使用。 5 各子系统组成 5.1 图像识别跟踪定位子系统组成 由教师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学生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板书智能图像定位跟踪系统的跟踪摄 像机以及定位摄像机组成。 5.2 课件实时录制子系统组成 由强指向性话筒、录播集成平台中的课件实时录制软件、录播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组成。 5.3 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组成 由直播教学服务器、录播集成平台中的网络直播软件、校园网络和各种网络终端组成。 5.4 导播子系统组成 由教师计算机、导播切换服务器、录播集成平台中的导播软件组成。 5.5 音频处理子系统组成 由强指向性话筒、混音器或调音台组成。 5.6 网上发布子系统组成 由服务器、网络存储、资源管理平台、资源管理中心、录播集成平台中的网上发布软件和网络终端 组成。 6 各子系统功能要求 6.1 图像识别跟踪定位子系统功能要求 6.1.1 图像识别跟踪定位子系统应包括教师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学生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板 书智能图像跟踪定位系统。 6.1.2 教师图像识别跟踪系统可对教师的动作幅度、移动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结合内置策略, 对摄像机同时进行转动、推拉、俯仰的综合精细控制,从而使教师动作幅度由小到大,移动速度由慢到 快的过程中实现特写、近景、中景和全景的平滑变化。自动跟踪拍摄接近人工拍摄效果。 6.1.3 教师图像识别跟踪系统可支持对教室环境的区域划分,支持不同区域的自定义跟踪策略。教师 在讲台区授课应给予特写、近远景跟踪策略,教师移动到学生区时切换中远景策略。教师在各个区域内 移动应启用不同跟踪目标策略,对于教室内干扰源等影响跟踪因素的区域采用屏蔽策略。 6.1.4 学生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可识别学生起立的目标或移动的目标。对于学生起立或移动目标, 系统执行先动后切的联合策略,摄像机动作到位后再切换画面,避免或减少垃圾镜头。对于移动目标, 将主要采用类似教师跟踪的策略,保证拍摄平滑稳定,并与教师图像识别跟踪系统进行联动控制。 4 DB34/T 2318—2015 6.1.5 学生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系统可准确识别多目标并配合各类策略拍摄。当单一目标时,给予特写 拍摄;当多目标时,自动调整策略,使所有目标进入拍摄画面,给予全景拍摄。 6.1.6 板书智能图像跟踪系统可识别教师或学生的板书动作,并自动给予板书特写拍摄;可根据板书 者的肢体动作进行摄像机的“微控制”。 6.1.7 板书智能图像跟踪系统具有与教师模块联动控制一台摄像机拍摄和切换的功能;也可独立控制 一台摄像机进行板书的特写拍摄。以上功能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6.2 课件实时录制子系统功能要求 6.2.1 录播教室内的音频采集可采用强指向性话筒。 6.2.2 课件实时录制子系统把整个课堂情景实时录制下来,同时应实时存储和显示。 6.2.3 课件实时录制宜具有“资源模式、电影模式、画中画模式、多画面模式”等多种录制模式。 6.2.4 根据网络环境和课件录制需要,可调整课件录制码流和分辨率,即系统可为用户提供根据实际 需要选择的录制配置参数。 6.2.5 录播系统中资源模式要多,含原始视、音频资料保存、后期制作编辑等。能同时录、同时播放 和编辑等功能。 6.3 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功能要求 6.3.1 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具有可与其他录播系统互联互通及共享资源平台的功能。 6.3.2 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支持高标清直播。 6.3.3 网络终端使用播放器连接网络即可观看直播。 6.3.4 按照 GB 50198-2011 第 3.3.10 条第 4 款要求,当网络终端接入下行速度达到≥1.5MB/S,网络 终端观看课件分辨率宜采用高清(1920×1080)直播模式。 6.3.5 按照 GB 50198-2011 第 3.3.10 条第 4 款要求,当网络终端接入下行速度≥0.6MB/S,网络终端 观看课件分辨率采用标清(1280×720)直播模式。 6.3.6 网络终端直播音视频可根据录播教室内的教师视频画面、教师计算机屏幕画面和学生视频画面 自动切换功能。 6.3.7 网络直播教学子系统可嵌入到资源管理平台内,实现通过浏览器远程访问观看。 6.4 导播子系统功能要求 6.4.1 导播子系统应能实现手动导播和自动导播。 6.4.

pdf文档 DB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2318-2015 教学录播系统设计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47:0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