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99 B 61 备案号:44858-2015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2015 - 02 - 09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3 - 15 实施 发 布 DB63/T 1359—2015 前 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青海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西宁 办事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建海、郑桂云、张明祥、肖蓉、谢莹、姚新颖、郑立地、何慧、郭玉琴、郑 雪梅、包宗芳、尤鲁青、马海萍。 I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湿地监测的湿地类型、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监测频次和监测站位布设等内容和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湿地监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 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63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6920 水质 pH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27648 重要湿地监测指标体系 GB 50179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半微量凯氏法 NY/T 67 土壤全磷测定法 NY/T 66 土壤全钾测定法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值的测定 NY/T 1121.3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NY/T 1121.4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121.16 土壤检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QX/T5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6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QX/T5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QX/T52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8部分:降水观测 QX/T5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0部分:蒸发观测 QX/T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3部分:地温观测 QX/T6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17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湿地 wetland 1 DB63/T 1359—2015 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 及咸水水体。 3.2 河流湿地 river wetland 河流是陆地表面宣泄水流的通道,是江、河、川、溪的总称,河流湿地是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 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 3.3 湖泊湿地 lake wetland 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天然湖、池、荡、漾、泡、海、 错、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名称。 3.4 沼泽湿地 Marsh wetland 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 a) 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 b) 生长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 c) 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3.5 人工湿地 man-made wetland 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 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 3.6 湿地监测 wetland monitoring 对某一湿地在一定时期内湿地状态及影响这些状态的要素监测。 4 湿地类型 4.1 河流湿地 4.1.1 永久性河流 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 4.1.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一年中只有季节性(雨季)或间歇性有水径流的河流。 4.1.3 洪泛平原湿地 2 DB63/T 1359—2015 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 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 4.2 湖泊湿地 4.2.1 永久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4.2.2 永久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4.2.3 季节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 4.2.4 季节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 4.3 沼泽湿地 4.3.1 草本沼泽 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4.3.2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4.3.3 内陆盐沼 受盐水影响,生长盐生植被的沼泽。以苏打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0.7%;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 的盐土,含盐量应分别大于1.0%、1.2%。 4.3.4 沼泽化草甸 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 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 甸。 4.3.5 地热湿地 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4.3.6 淡水泉/绿洲湿地 由露头地下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4.4 人工湿地 4.4.1 库塘 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蓄水区。 3 DB63/T 1359—2015 4.4.2 运河、输水河 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4.4.3 水产养殖场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 4.4.4 盐田 为获取盐业资源而修建的晒盐场所或盐池,包括盐池、盐水泉。 5 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 湿地监测因子、监测项目和技术方法如表1,各监测区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标对监测项目因 地制宜进行适当增减。 表1 青海省湿地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 监测类型 监测因子 监测项目 技术方法 土壤pH值 酸度剂测定法按NY/T 1121.2 土壤机械组成 吸管法或比重计法按NY/T 1121.3 土壤容重 环刀法按NY/T 1121.4 有机质 重铬酸钾容量法按NY/T 1121.6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 按NY/T 1121.16 土壤含水量 烘干法和中子法 全氮 半微量开氏法按NY/T 53 全磷 HBIO4—H2SO4法按NY/T 66 全钾 按NY/T 87-1988 重金属 不同的元素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 空气温度 按QX/T 50 湿度 按QX/T 50 风 按QX/T 51 降水量 按QX/T 52 蒸发量 按QX/T 54 地温 按QX/T 57 自动气象站 按QX/T 61 湿地类型 湿地类型列表 实地调查与遥感监测,按GB/T 24708 面积指标 湿地类型的转化 实地调查、遥感监测 湿地面积变化 遥感和GIS 发展趋势分析 地图,遥感和GIS 土壤 自然环境 气象要素 湿地面积变化 发展趋势 4 DB63/T 1359—2015 表 1 青海省湿地监测项目与技术方法(续) 监测类型 湿地水文 水质 监测因子 监测项目 技术方法 水位 地表水位 自记水位计和水尺 流量 河流流量 按GB 50179 盐度 地表水盐度 盐度计 水温 地表水温度 温度计 PH PH值 玻璃电极法按GB/T 6920 地表水质 地表水环境质量 按GB 3636 指示种的种类(2-3种) 专家确定 指示种的数量 样方法或样线法 高度 现场调查(测最高) 地上生物量 规则定位样方测定法(定位监测站,7月 物候期 底-8月) 指示物种 湿地植物与植被 现场调查 植被 水鸟 湿地动物 兽类 植被类型列表 现地调查 植被类型面积 遥感和GIS 种类及数量 计数法 迁徙时间 现场调查(冬候鸟和夏候鸟) 濒危种、特有种、稀有种的种 类和数量 两栖类、爬行类和鱼 计数法 种类及数量 类 影响因子 湿地周边社会经济 状况 畜牧业 牛、羊、马等数量 人为活动 挖沙、采矿、水利工程建设等 旅游业 旅游人数 人口 人口数量、人口密度 经济 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主 社会调查 要产业 5.1 监测方法 由于湿地涉及的资源范围广、类型多,特别是一些重点湿地区人迹罕至。因此,青海省湿地监测比 较合理的方法,是采用点面结合,即采用基于3S技术为主的大范围宏观监测和典型湿地定位连续监测相 结合的方法。 5.1.1 宏观监测 即为整体和宏观需要所进行的监测,特别是对湿地面积和退化状况等的监测。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 富、土地利用方式较多的生态系统,但它的地形、地势往往变化幅度较小、景观结构相对简单,因此利 用3S技术对大范围的湿地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具有很大的优势。考虑到青海省湿地现 状,在无人区或者没有监测站点的地方采用宏观监测。 5.1.2 定位监测 5 DB63/T 1359—2015 是指由地方监测站和定位监测点所组成的监测网络。它的目的是为了对某个和某类湿地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以此作为依据去了解全省各个湿地类型在资源动态 变化及其利用、保护管理等方面情况,以便在基于3S技术的宏观监测的基础上对全省湿地资源及其生态 环境的动态变化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5.2 湿地植物监测 在野外进行湿地植物及其群落监测时,为了获取准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进而对整个群落特征做出 判断,必须进行取样调查。首先,选取一定面积的地段,即样地;然后通过一定的样地调查和描述,在 样地内取样,对植物种类和群落特征进行监测。湿地植物监测还应设有长期样带。 5.2.1 植被面积与分布调查 利用卫星影像、航空相片、地形图等资料,结合野外勘察,监测青海省湿地植被每年的面积和分布 情况,并在青海省湿地平面图上加以标识。无论是采用卫片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20万。 5.2.2 植物种类 在选择的监测区域内,监测所有植物种类(数据记录列人表A. 1中);对于新出现的植物种类,野外 能够准确鉴定的,记录该种及其分布和资源特点,有条件的情况下采集标本;对于新出现的植物种类, 野外不能准确鉴定的,必须采集典型标本,详细登记野外记录签,待回到室内利用工具书准确鉴定,必 要时应送其他专家共同鉴定;利用青海省湿地植物种类监测结果,统计出监测当年植物的科、属、种的 数量,并列出统计表(数据记录列人表A.2中)。 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未受或少受人为干扰的地点进行监测;对于地表形态起伏不平的,可以沿着地形

pdf文档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359-2015 湿地监测技术规程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40:17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