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B 61 河 DB41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293.13—2014 代替 DB41/T 293.13-2002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 13 部分:花生 2014 - 12 - 30 发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41/T 293.13—2014 前 言 DB41/T 293《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分为 15 个部分: ——第 1 部分:小麦; ——第 2 部分:玉米杂交种; ——第 3 部分:水稻常规种; ——第 4 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 ——第 5 部分:高粱三系杂交种; ——第 6 部分:谷子; ——第 7 部分:大豆; ——第 8 部分:甘薯; ——第 9 部分:棉花常规种; ——第 10 部分:棉花杂交种; ——第 11 部分:油菜常规种; ——第 12 部分:油菜三系杂交种; ——第 13 部分:花生; ——第 14 部分:芝麻; ——第 15 部分:烟草。 本部分为 DB41/T 293 的第 13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DB41/T 293.13—2002《花生四级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与 DB41/T 293.13—2002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四级种子”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定义 ; ——将“株系循环法”修改为“株行扩繁法”; 本部分由河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滑 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有限公司、开封市农林科学院、开封市种子管理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新友、时小红、宋连启、董文召、谷建中、陈晓。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徐立新、张忠信、臧秀旺、任丽、周孟飞、黄冰艳、刘景堂、焦念元、霍焕霞、 牛连杰、徐静、吴丽响、王黎明、高瑞平、高伟、裴利娜。 本部分于2002年8月首次发布,2014年12月第一次修订。 DB41/T 293.13—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 13 部分:花 生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花生育种家种子、原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生产技术的要求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花生四级种子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43(所有部分)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DB41/T 318 农作物种子田间检验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四级种子 four-grade seed 在种子生产中,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按世代顺序繁殖的育种家种子、原 原种、原种和检定种的种子。 3.2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育种家育成的最初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3 原原种 foundation seed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原种质量标准。用 白色标签作标记。 3.4 原种 registerd seed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而来,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用紫色标 签作标记。 3.5 检定种 certified seed 由原种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的种子,具有该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达到检定种质量标准。 用蓝色标签作标记。 123 DB41/T 293.13—2014 4 育种家种子生产 4.1 生产、利用方式 4.1.1 育种家种子生产、贮藏在育种家直接管理下进行,对该品种最初种子在育种家种子圃中足量繁 殖,低温干燥储藏,分年利用。 4.1.2 当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通过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再足量繁殖,贮藏利用。 4.1.3 当不具备低温干燥贮藏条件时,由育种者从优系种子开始建立保种圃,用“株行扩繁法”生产 育种家种子。 4.1.4 育种家种子经过一次繁殖,可生产原原种。 4.2 育种家种子圃 4.2.1 生产育种家种子概述 对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按株行种植和评定,再分株鉴定、去杂和混合收获,生产育种家种子。 4.2.2 土地准备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不重茬、不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地 块。注意隔离,周围50m之内不得种其它花生品种。合理施肥,精细整地。 4.2.3 种植 适时播种。按株行单粒点播,行长4m~6m,行距35cm~40cm,株距17cm~20cm,行端设走道0.8m~ 1m,以便鉴定去杂。四周设1m~2m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子。 4.2.4 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中耕除草、防旱排涝、防治病虫害、防止徒长倒伏,管理措施要合理、及时、精细 一致。 4.2.5 鉴定去杂 先按性状典型性和整齐度进行株行鉴定,淘汰劣行,再对行内单株鉴定去杂。特别要注意去除因种 传病毒感染而引起矮化、畸形、小果的植株。去杂应在苗期、开花期、收获期等不同阶段分次进行,每 阶段进行数次,直至性状典型一致。 4.2.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和室内检验。 4.2.7 收获 及时收获。对当选株行混合收获,并做到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藏,种子袋内外应附标签, 严防机械混杂。 4.2.8 贮藏 贮藏按GB/T 7415执行。 4.3 124 保种圃 DB41/T 293.13—2014 4.3.1 剩余育种家种子的再繁殖 当低温干燥贮藏的育种家种子即将用尽时,可建立保种圃对剩余育种家种子高倍扩繁。采取单粒点 播,不分株行,并符合4.2的要求。鉴于花生的繁殖系数较低,应根据原原种需求量,确定保种圃的规 模。 4.3.2 株行扩繁法 4.3.2.1 生产育种家种子的条件 当不具备低温干燥贮藏条件时,由育种者利用株行扩繁法,生产育种家种子。 4.3.2.2 建圃 根据需种量,把初始优系中的典型单株,种成株行,建立保种圃。 4.3.2.3 土地准备和整地 应符合 4.2.2 的要求。 4.3.2.4 种植 按株行单粒播种,株行数按需种量而定。每个株行种植 2~4 行,行长 4m~6m,行距 35cm~40cm, 株距 17cm~20cm,行端设走道,周围设 3m~5m 保护区,保护区内种植同品种育种家种子。 4.3.2.5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4.3.2.6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4.2.5的要求。 4.3.2.7 留种 在典型株行中保留足量单株,分别摘果装袋、标记、贮藏,以备下年(或隔年)保种圃用种。其余 种子混收,成为育种家种子。 4.3.2.8 收获 收获应符合4.2.7。 4.3.2.9 贮藏 贮藏按GB/T 7415执行。 5 5.1 原原种生产 生产、利用方式 在原原种圃将育种家种子单粒稀植、分株鉴定,淘汰劣株,混合收获生产原原种。原原种经过一次 繁殖生产原种。 125 DB41/T 293.13—2014 5.2 土地准备和整地 繁种田周围30m之内不得种植其它花生品种并符合4.2.2的要求。 5.3 种植 单粒稀植,不分株行并符合4.2.3的要求。 5.4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5.5 鉴定去杂 按单株进行鉴定、去杂、去劣,并符合 4.2.5 的要求。 5.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5.7 收获 收获应符合4.2.7。 5.8 贮藏 贮藏按 GB/T 7415 执行。 6 6.1 原种生产 生产、利用方式 在原种圃将原原种单粒稀播生产原种,以提高繁殖系数。原种经过一次繁殖生产大田用种,也可直 接供应大田生产。 6.2 土地准备和整地 应符合 5.2 的要求。 6.3 种植 单粒播种。行距30cm~35cm,株距 13cm~16cm,四周设3m~5m保护区,保护区种植同品种同类别种 子。 6.4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6.5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 5.5 的要求。 6.6 检验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 126 DB41/T 293.13—2014 6.7 收获 收获应符合4.2.7的要求。 6.8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7 7.1 检定种生产 生产、利用方式 在良种场或特约种子基地进行。所生产的种子直接供应大田生产。 7.2 种植 土地准备和整地同5.2.。播种采取穴播,行距35cm~40cm,穴距17cm~20cm,每穴两粒。要求连片 种植,一场一种或一村一种,严防混杂。 7.3 管理 管理应符合4.2.4的要求。 7.4 鉴定去杂 鉴定去杂应符合5.5的要求。 7.5 检验 成熟前及收获后,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行田间检验及室内检验。 7.6 收获 收获应符合4.2.7的要求。 7.7 贮藏 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 127 DB41/T 293.13—2014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花生调查记载项目和方法 A.1 生育期期 A.1.1 播种期 实际播种的日期,以年/月/日表示。 A.1.2 出苗期 全区第一真叶平展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50%的日期。 A.1.3 开花期 全区累计有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 A.1.4 成熟期 植株上部叶片变为黄绿色,地下部多数荚果成熟饱满(内果壳变成黑色或褐色)的日期。 A.1.5 全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 A.2 A.2.1 植物学特性 株型 测量花生第一对侧枝与主茎之间的尖角,随机测量10株,取平均值,夹角小于45°为直立;夹角大于 45°而又明显小于90°为半匍匐(半蔓);夹角接近90°为匍匐(蔓生)。 A.2.2 开花习性 目测。根据花序在第一次分枝上的着生位置,花节与枝节交替着生为交替开花;第一次分枝上连续 着生花节为连续开花。 A.2.3 主茎高 饱果成熟期测量,随机测量10株,测量每株上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叶节的长度,取其平均值 以cm表示。 A.2.4 侧枝长 成熟期测量,随机测量10株,测量每株上第一对侧枝中最长的一条,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叶节 的长度,取其平均数,
DB41-T 293.13-2014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13部分:花 生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5 09:22: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