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20 B 21 备案号:54965-2017 青 海 DB63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 2 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2017 - 03 - 17 发布 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6 - 17 实施 发 布 DB63/T 1551—2017 前 言 本规范的编写符合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本规范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大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大通县种子管理站。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成海、程明发、王启明、祁生兰、王炳顺、李长帅、李勇、马麟、贺双成、 马吉权、索有泰、杨生吉、袁翠梅。 I DB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 2 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青麦2号原种与良种繁育的方法、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包装与储藏。 本规范适用于青麦2号原种与良种繁育生产,同时适用于教学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 GB/T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主要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17317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3 3.1 种子繁育方法 种子繁育区域 在青海省东部海拔2700米以下的水浇地及地力条件较好的山旱地种植,不小于0℃积温大于1893℃, 无霜期不小于120天。 3.2 田间管理 秋后深翻,耕深30厘米,播前旋耕。山旱地每亩施纯氮7.3千克,有机肥2000千克,五氧化二磷6.9 千克;水浇地每亩施纯氮9.6千克,有机肥3000千克,五氧化二磷6.9千克。原原种繁殖田、穗行圃、穗 系圃采用人工点播,行距15厘米,株距3厘米,原种圃、良种生产田采用机械播种。播前晒种,每100 千克种子用50%的多菌灵WP 200克,兑水2千克,均匀喷洒在种子上,堆闷,晾干,对土壤杀毒。在小麦 三叶一心时开始松土除草;或在小麦三叶至拔节前期药剂除草,其中播后苗前的禾本科杂草,每亩用60% 丁草胺EC每亩50 毫升和25%绿麦隆WP150克,兑水15千克,进行土壤喷雾;禾本科杂草两叶至分蘖期, 每亩用6.9%骠马EW60 毫升,或3%世玛30克,兑水15千克,进行喷雾;苗期至拔节期的阔叶杂草,每亩 用10%笨磺隆WP15克,兑水15千克,进行喷雾。小麦锈病、雪腐叶枯病用杀菌剂进行防治;麦蚜、麦茎 蜂、麦穗夜蛾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分蘖期进行追肥,每亩用尿素0.5千克和磷酸二氢钾0.1千克,兑水15 千克,进行喷施。 3.3 去杂去劣 田间观察鉴定由专人负责,详细观察记录每个圃田,参照附录A《青麦2号的特征特性》,将不符合 本品种典型性的穗株、穗行或穗系圃做出标记。在抽穗后至成熟之间去杂去劣2次,整株剔除不符合青 麦2号特征特性的异株,并将其带出田间。其中抽穗灌浆阶段进行1次拉网式去杂去劣,整株剔除抽穗过 早、过晚,株高偏高、偏低,株型、叶型、叶色不一致,穗型不一致,病株等异株;成熟阶段进行1次 1 DB63/T 1551—2017 拉网式去杂去劣,整株剔除穗状不符合、株型不符和、病株等异株。通过以上各个时期的观察记载进行 综合评定,凡不符合原品种典型的穗株、穗行或穗系圃,全部予以剔除,符合标准的穗株、穗行或穗系 圃单收、单脱粒、专场晾晒、单包装、单储藏,保证使用农具清洁。 3.4 原原种繁殖 利用育种家种子进行人工点播繁殖原原种。 3.5 原种繁殖 原种繁殖采取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穗行圃、穗系圃、原种圃的三圃制,生产 按照GB/T 17317的规定执行。 3.5.1 标准穗选择 从原种圃及原原种繁殖田选择符合该品种特征的典型、一致的穗株,剔除性状有差异的穗株。对入 选穗株挂标签,进行单穗脱粒、晾晒、包装、储存,包装标签记录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按照附录A 《青麦2号的特征特性》,去杂去劣参照本文件3.3的规定操作。 3.5.2 穗行圃 播前绘制田间种植图,将入选的标准穗每穗种植一行。按种植图进行种植、编号插牌、记录数据。 采用人工点播,播深3厘米~4厘米,株距3厘米,行距15厘米,行长1米,行头统一方向插牌分割标记。 穗行圃四周设同一品种保护行,幅宽1米。综合评定后符合标准的穗行单打单藏。按照附录A《青麦2号 的特征特性》,去杂去劣参照本文件3.3的规定操作。 3.5.3 穗系圃 将穗行圃生产的种子分别播种,小区长2米,宽0.7米,各小区边际间隔30厘米,在小区同一方向统 一编号插牌。综合评定后符合的穗系单打单藏。按照附录A《青麦2号的特征特性》,去杂去劣参照本文 件3.3的规定操作。 3.5.4 原种圃 经穗系圃生产的原原种,种植在原种圃,生产良种。生产操作按照GB/T 4404.1粮食作物种子禾谷 类的操作标准执行。 3.6 良种繁育 原种圃生产的种子,扩繁得到良种。良种标准符合附录A《青麦2号的特征特性》。 4 种子质量检验 对生产的良种按照GB/T 4404.1规定的方法检验。 5 种子包装与贮藏 对生产的种子进行包装贮藏,包装按照 GB/T 7414 的规定执行,贮藏按照 GB/T 7415 的规定执行。 2 DB63/T 1551—2017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青麦 2 号的特征特性 A.1 幼苗生长习性 幼苗直立生长。 A.2 株型 株型为紧凑型。 A.3 叶色 叶色为绿色。 A.4 株高 株高范围82.90厘米~92.90厘米。 A.5 芒 长芒。 A.6 壳色 壳色为白色。 A.7 穗型 穗型为长方型。 A.8 穗长 穗长范围7.69厘米~14.89厘米。 A.9 粒形 粒形为椭圆形。 A.10 籽粒 3 DB63/T 1551—2017 籽粒为红色。 A.11 籽粒饱满度 籽粒饱满。 A.12 整齐度 植株整齐,穗子整齐。 A.13 抗倒伏性 高抗倒伏。 A.14 抗病性 中抗小麦条锈病。 A.15 落黄性 落黄好,口紧。 A.16 穗粒数 穗粒数范围39.74粒~44.94粒。 A.17 千粒重 千粒重范围37.88克~44.68克。 A.18 产量 产量潜力每亩350千克~400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pdf文档 DB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1 页 DB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2 页 DB63-T 1551-2017 春小麦青麦2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 青海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13:23:51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