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7.140.10 B 35 备案号: 备案号 湖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DB42 /T 134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随州芽茶 Products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Suizhou ya tea (报批稿) 2018-07-01 实施 2018-05-08 发布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准 DB42/T 1348—2018 目 次 前言 .......................................................................Ⅲ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 2 5 产地环境和栽培管理 ....................................................... 2 6 鲜叶要求 ............................................................................ 2 7 加工要求 ........................................................................... 3 8 质量要求 ........................................................................... 3 9 检验方法 ................................................................. 4 10 检验规则 ................................................................ 4 11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随州芽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 6 I DB42/T 1348—2018 II DB42/T 134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及GB/T 17924《地理 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随州神农茶业有限公司、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随州神农茶业有限公司、随州市茶叶协会、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随州市信息 与标准化所、随州市农业局、随州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随州芽茶专业合作社、广水杨林沟茶场、随州 神农茶业根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三运、付忠波、加晓春、江 平、胡春雷、刘 浩、张祥龙、傅中国、杨 三、 戴章保。 III DB42/T 1348—2018 IV DB42/T 1348—2018 引 言 随州芽茶历史悠久。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随州以“炎帝神农故里”之 说的确立,成为中国茶的故乡。四千多年来,从神农得茶而解毒的传说,茶的发现到栽培、加工、饮用, 随州芽茶由农村到城市,由国内到国外,茶叶的历史和文化在随州这个古老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 世代相传。神农尝百草、疗病患的故事在随州民间代代传为佳话。随州人秉承祖业,在不断探索中培植 孕育出随州芽茶。他们将随州芽茶的种植、加工技艺代代相传至今,使随州芽茶在随州独特地理环境影 响下,保持了其浓郁的地方特色。 随州芽茶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大洪山和桐柏山一带,分布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之间,科学研究 证明,北纬30°±2°地带气温适宜,该产地所产茶叶能兼顾外形和内质,酚氨比在10左右,是优质绿 茶的理想生长条件区域。 2014年07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2014年第77号),批准对“随州芽茶”实施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为规范随州芽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进一步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V V DB42/T 134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随州芽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随州芽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产地环境和栽培管理、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 验规则及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主管部门2014年第77号公告批准实施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随 州芽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8305 茶 水分浸出物测定 GB/T 8314 茶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规范 GB/T 23776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SB/T 10035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 SB/T 10095 茶叶储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8号(2005)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05]年第151号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06]年109号 《关于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比例图的 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年第77号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万昌大米、黑土地白酒、安陆 银杏、随州芽茶、云安蚕茧等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用于本标准。 1 DB42/T 1348—2018 3.1 随州芽茶 Suizhou ya tea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种植采摘茶树(Camellia sinensis)的幼嫩单芽,按照特定工艺技术加工 而成的茶叶。 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随州芽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规定》批准的保护范围,即湖北省随州市洪山镇、草店镇、长岗镇、三里岗镇、环潭镇、柳林镇、何 店镇、武胜关镇等八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随州芽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见附录A随州市行政区 划图(2010) 5 产地环境和栽培管理 5.1 环境条件要求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日照:年实际日照时数 2009.6 h~2059.6 h。 气温:年平均气温 10.6℃~15.5℃,无霜期 220 d~240 d。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 865 mm~1070 mm。 海拔:300 m~800 m 土壤:土壤黄棕壤和砂质壤土,pH 值 4.5~6.5,有机质≥1.0 %,土层厚度≥80 cm。 环境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5.2 品种选择 选用福鼎大毫、鸠坑、鄂茶一号等茶树品种。 5.3 栽培管理 5.3.1 栽植 每年2月至3月。双行双株栽植,大行距≤1.8 m,小行距≤0.4m,株距≤0.33 m,每667 ㎡(亩) 栽植5300株至6000株。 5.3.2 施肥 2月至4月、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施肥。每667 ㎡(亩)有机肥≥300 kg,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 定。 5.3.3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协调采用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 控技术,根据生产需要,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控制茶园有害生物危害,保持茶园生态平衡。将农药 残留降低到国家相关规定标准范围。 6 鲜叶要求 6.1 采摘 3月至5月,单芽生长成熟度≥90 %时,人工采摘。 2 DB42/T 1348—2018 6.2 鲜叶的运输、摊放 6.2.1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篮篓盛装鲜叶,不得紧压,运输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有 味物质混装。 6.2.2 鲜叶摊放在竹席上,通风换气,保质保鲜,翻动时不要碰伤芽叶。 6.3 鲜叶分级 鲜叶分级应符合表 1 要求。 表 1 鲜叶分级 单位为质量百分比 分级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芽叶 纯单芽,匀整,长度 22 毫米(mm)以上 单芽占≥95%以上,芽叶初展≤5% 单芽占≥90%以上,芽叶初展≤10% 组成 7 加工要求 7.1 加工场所要求 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7.2 加工流程 摊青 杀青 摊凉 理条做形 干燥 脱毫抛光。 7.3 加工技术要求 7.3.1 摊青:室内摊青,温度控制在 2℃~25℃,摊青时间 5 小时~7 小时,摊叶厚度 2 cm~3cm,每 隔 2 小时左右轻轻翻动一次,鲜叶失水率 15 %~25 %。 7.3.2 杀青:温度控制在 200℃~260℃之间,杀青时间 2 分钟~4 分钟。 7.3.3 摊凉:茶叶出杀青机后要迅速抖散簿摊降温,防止渥堆。 7.3.4 理条做形:温度控制在 150℃~180℃,理条时间 3 分钟~5 分钟。 7.3.5 干燥:温度控制 100℃~120℃,时间 12 分钟~15 分钟,茶叶达到八成干。 7.3.6 脱毫抛光:干燥好的茶用机械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光滑,色泽绿润。 8 质量要求 8.1 感官品质 外形肥硕饱满、扁平挺直,色泽银绿隐翠;香气高鲜,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
DB42-T 1348-2018 地理标志产品 随州芽茶 湖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6:03:5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