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81.040.30 Y22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 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Flat glas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ork safety risk classification 2018 - 06 - 12 发布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 - 07 - 12 实施 发 布 DB37/T 3275—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晶(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钢、刘汉围、孙兆梁、朱永强、赵新团、张钦林、周磊、孙兆凯、赵东、薛 忠林、李峰、苏慧、周同、张良、于飞、栾兆江。 I DB37/T 3275—2018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风险管理相关标准、安全管理理 念和国内标杆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 求,结合山东省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生产特点及预防各类事故的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 或减少各种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II DB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 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DB37/T 297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风险防范和准备响应能力,便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的有效实施,应尽量避免以集团公司覆盖多个子公司的模式建立体系,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公司进 行体系建设。 4.1 成立组织机构 4.1.1 领导机构 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最高管理者)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机构,成员包括:分管安全和职 业卫生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并安排安全和职业卫生、生产、技术、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和经验 丰富的班组长、员工组成相关工作组,明确各级人员风险分级管控建设的职责、任务。 4.1.2 相关工作组 风险分级管控领导机构应设立相关工作组。执行工作组由各职能部门班组长以上人员组成,分管领 导任组长。指导工作组由各部门专兼职安全员组成,安全和职业卫生部门负责人任组长。 4.1.3 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主要职责包括: 1 DB37/T 3275—2018 ——高度重视、亲自部署,发动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资源,包括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监督领导机构成员履行职责情况,保障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考核奖惩的落实。 4.1.4 分管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组织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进行审核确定; ——负责部署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的制定; ——监督各工作组履行职责情况。 4.1.5 执行工作组的职责 ——落实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要求; ——负责管辖范围内的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组织管辖范围内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确保员工熟知岗位存在的风险和掌握管控措施。 4.1.6 指导工作组的职责 ——负责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 ——负责组织对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的相关培训; ——负责组织对风险点排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的确定进行审核,补 充完善;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确定安全风险告知卡; ——负责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检查和考核工作,确保持续改进。 4.2 编制实施方案 企业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应包括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步骤、责 任分工、时间安排等。对体系建设的全过程作出明确部署安排,并提出工作要求,确保体系建设取得实 效。 4.3 4.3.1 编写体系文件 编写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企业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阶段和各层级的责任要求,规范风险 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的确定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确保风险点定位准 确,危险源辨识全面,评价得当。 4.3.2 编写风险管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企业应编制风险管控责任考核制度(参见附录A)。明确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员工运行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考核内容和管理要求,确定考核的周期和形式,做到运行有检查、检查有考核、考 核有奖惩、奖惩有兑现,确保形成激励先进、约束落后的工作机制。 4.3.3 填写风险分级管控相关记录 企业应按照要求填写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 分析(SCL)评价记录。并收集必要的企业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及其它要求、生产工艺流 程、原材料及主要生产设备清单、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规程、应急预案文本及评价和检测报告等。 2 DB37/T 3275—2018 4.4 全员发动 企业应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动员会议,宣讲体系建设的意义、目的任务,宣布实施方案,逐 级传达落实到所有员工。通过宣传栏、黑板报、悬挂条幅和标语、组织培训班等形式,发动企业从基层 员工到最高管理者提高认识,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 4.5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根据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和步骤,分层次、 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风险点确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和控制措施培训教育,培训要做到 有课件、有记录、有考试、有评估。如企业无培训能力可外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5 工作程序及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设备设施 企业可按照原料、槽窑、成品、气动、维护等生产车间的主要设备设施进行划分。平板玻璃制造行 业企业设备设施一般有以下风险点(但不限于): ——原料:卸料均化起重机、平面摇筛、破碎机、混合机、皮带输送机、装载机; ——槽窑:窑炉、锡槽、退火窑、天然气调压装置、氮氢混合气室、二氧化硫装置; ——成品:切割机、落板辊道、堆垛机、叉车、起重机; ——气动:氨分解制氢装置、空分制氮装置、脱硫脱硝装置、水泵、空压机、配电室; ——维护:车床、钻床、钻铣床、电焊机、气瓶及电动工具等。 5.1.1.2 操作及作业活动 企业应对岗位员工的操作及作业活动划分风险点,作业活动应当涵盖生产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 态,对于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严重职业危害因素等风险场所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 点关注。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作业活动一般有以下风险点(但不限于): ——原料:起重机卸料作业、装载机驾驶作业、原料筛分作业、金属检测仪拣选作业、石灰石白 云石破碎作业、混合机作业、带式输送机作业; ——槽窑:投料作业、天然气调压作业、锡槽配气室作业、二氧化硫装置巡检; ——成品:切裁巡检作业、玻璃堆垛机作业、玻璃装箱吊运作业、行车吊装作业、挂绳作业、装 车作业; ——气动:水处理巡检作业、氮站巡检作业、氢站巡检作业、液氨卸车作业、配电室巡检作业、 脱硝排灰作业、余热炉排污作业; ——维护:动火作业、检维修作业、电焊作业、气割作业、车床作业、钻床作业、钻铣床作业、 弯钩机作业、无齿锯作业、砂轮机作业等。 5.1.2 风险点排查 企业应组织安全和职业卫生、生产、技术、设备、电气等专业部门和人员,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 发动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进行排查, 3 DB37/T 3275—2018 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的基本信息,为下一步 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示例1: ——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停风、窑炉漏料等的处理及设备故障处理; ——窑炉烤窑、冷修的安全条件确认; ——设备设施:天然气调压站、氮氢气混气室、二氧化硫罐等易燃、易爆、易中毒、易造成群死 群伤的设备设施; ——作业活动:液氨卸车、玻璃堆垛、起重机吊装等风险作业; ——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5.2 危险源辨识 5.2.1 5.2.1.1 辨识方法 作业活动辨识方法 企业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1),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 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形成《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 5.2.1.2 设备设施辨识方法 企业应建立《设施设施清单》(参见附录B.2),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进 行根源性危险源辨识,形成《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记录》。 5.2.1.3 辨识原则 危险源辨识按GB/T 13861的界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 行辨识,参考《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对作业活动 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重点考虑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源辨识应重点 考虑物的因素。 5.2.2 辨识范围 按DB37/T 2974-2017第5.2.2条结合企业实际

pdf文档 DB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1 页 DB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2 页 DB37-T 3275-2018 平板玻璃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山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8:41:2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