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21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 63/T 1706—2018 皮燕麦 青引 1 号 2018 - 12 - 26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03 - 20 实施 发 布 DB63/T 1706—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海省农牧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志锋、刘文辉、马祥、梁国玲、魏小星、刘勇、张永超、秦燕、韩志林、吴 浩、刘凯强、李积海、童成存、石红霄、马兴赟、汪永仓、段国芳。 I DB63/T 1706—2018 皮燕麦 青引 1 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皮燕麦青引1号的植物学性状、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生产能力及适宜种植地 区。 本标准适用于皮燕麦青引1号品种的鉴别、繁殖、推广和检验,也可作为收购和销售时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63/T 490 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DB63/T 1135 燕麦配方施肥技术 3 3.1 植物学性状 植株性状 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秆直立,苗色绿色,圆形,平滑无毛,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株高152.50 厘米±27.50 厘米,具3 节~5 节。叶片扁平,披针形,由叶鞘、叶舌、叶关节和叶片4部分组成,叶面 有绒毛和气孔,叶片绿色,背面粗糙,正面较光滑,主茎叶片5片~8片,长35.10 厘米±5.00 厘米,宽 1.85 厘米±0.05 厘米。茎粗(直茎)0.49 厘米±0.10 厘米。燕麦属须根类作物,其根可分为初生根 (种子根)和次生根(永久根)。 3.2 穗部性状 圆锥花序,周散型,由穗轴、枝梗和小穗组成,小穗枝梗短,内外稃包着的小花长度不超出护颖的 长度,形成燕尾状。穗长20.50 厘米±1.30 厘米,轮生层数5.0 层~7.0 层;含1 花~2 花;颖草质,9 脉~11脉;内外稃质地坚硬,革质化,第一外稃长26.50 毫米±2.5 0毫米,背部无毛,基盘仅具少数短 毛近于无毛,通常无芒;第二外稃无毛,通常无芒。 3.3 种子性状 果实为颖果,由果皮、胚和胚乳组成。形状呈纺锤形,浅黄色,由内外稃紧包着种子,脱粒后仍不 与种子分离。粒长1.34 厘米±0.10 厘米,粒宽0.37 厘米±0.05 厘米。 3.4 经济性状及品质 主穗小穗数43.95 个±4.5 5个,主穗粒数79.30 个±10.10 个,主穗粒重2.33 克±0.23 克,千粒 重32.00 克±0.16 克;盛花期饲草含粗蛋白8.16%(占干物质重),粗脂肪2.22%,粗纤维10.48%,无 氮浸出物64.44%,灰分3.78%;成熟期籽粒粗蛋白10.90%,粗脂肪5.20%,粗纤维12.40%,无氮浸出物 59.80%,灰分3.00%。 1 DB63/T 1706—2018 4 生物学特性及物候期 4.1 熟性及生育期 春性,中熟,生育期109 天~136 天。以湟中县2620m种植区域为例说明,详见附录A。物候期观测 参照DB63/T 490。 4.2 抗逆性 生长势强;较抗倒伏;抗旱;耐贫瘠。 4.3 抗病虫性 抗黄矮病;轻感蚜虫。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播前准备 要求土壤疏松,肥力中等,深翻20.00 厘米~25.00 厘米。结合整地可施有机肥每公顷30.00吨~每 公顷45.00吨(每亩2000.00千克~每亩3000.00千克)做基肥;播前施纯氮每公顷75.00千克~每公顷105.00 千克(每亩5.00千克~每亩7.00千克),纯磷每公顷60.00千克~每公顷90.00千克(每亩4.00千克~每亩 6.00千克)做底肥。 5.2 种子田 4月上旬~5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15.00 厘米~25.00 厘米,播种量每公顷165.00千克~每公顷 195.00千克(每亩11.00千克~每亩13.00千克),每公顷保苗450.00万株~每公顷保苗525.00万株(每亩 30.00万株~每亩35.00万株),播深3.00 厘米~4.00 厘米。 5.3 饲草田 4月下旬~6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撒播,行距15.00 厘米~20.00 厘米,播种量每公顷195.00千克~每 亩225.00千克(每亩13.00千克~每亩15.00千克),每公顷保苗525.00万株~每公顷保苗600.00万株(每 亩35.00万株~每亩40.00万株)。播深3.00 厘米~4.00 厘米。 5.4 田间管理及种子收获 参照DB63/T 490。 6 生产能力及适宜地区 6.1 生产能力 土壤肥力等级参照DB63/T 1135;生产能力情况见附录B。 6.1.1 6.1.1.1 籽粒产量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籽粒产量每公顷2.40吨~每公顷3.60吨(每亩160.00千克~每亩240.00千克)。 2 DB63/T 1706—2018 6.1.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籽粒产量每公顷3.60吨~每公顷4.50吨(每亩240.00千克~每亩300.00千克)。 6.1.2 饲草产量 6.1.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每公顷30.00吨~每公顷48.00吨(每亩2000.00千克~每亩3200.00千克)。 6.1.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开花期鲜草产量每公顷48.00吨~每公顷60.00吨(每亩3200.00千克~每亩4000.00千克)。 6.2 适宜地区 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区建立种子田或饲草田;海拔3000 米~4000 米的地区建立饲草田。 3 DB63/T 1706—2018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品种观测地点基本情况 A.1 地点 湟中县鲁沙尔镇东村 A.2 时间 2014年 A.3 主要生态因素 位于东经101°37′,北纬36°28′,海拔2620.00 米,年均气温4.99℃,年降水量503.40 毫米, 4月 份平均土壤5 cm地温10.09℃,平均气温7.18 ℃,平均降雨量29.6 mm,最高地面温度47.9℃,最低地 面温度-2.7℃,日照时数239.65 h,日最低地面温度≤0.0℃日数14d;无绝对无霜期。土壤类型栗钙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98 g/kg,速效N含量24.2 mg/kg,速效P(P2O5)13.43 mg/kg,速效钾(K2O)110.32 mg/kg, pH为8.4。前茬作物为荞麦。属浅山干旱区,无灌溉条件。 A.4 生育期 从播种到出苗13天±1天,期间日均温≥0℃的活动积温119.40±9.60℃;出苗到分蘖18天±3天,期间 日 均 温 ≥0 ℃ 的 活 动 积 温 135.90±14.30 ℃ ; 出 苗 到 开 花 72 天 ±1 天 , 期 间 日 均 温 ≥0 ℃ 的 活 动 积 温 618.10±11.80℃;开花至成熟47天±1天,期间日均温≥0℃的活动积温946.30±30.20℃;全生育期119天 ±1天,期间日均温≥0℃的活动积温1545.90±38.70 ℃。 4 DB63/T 1706—2018 B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生产能力情况 B.1 籽粒产量 B.1.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4年民和县核桃庄乡里长村种植0.033公顷(0.5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2781.00千克(每亩185.40 千克)。2014年在民和县松树乡种植0.667公顷(1.0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3645.00千克(每亩243.00 千克)。 B.1.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2年湟中县鲁沙尔镇东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3724.00千克(每亩284.26 千克)。2014年湟中县甘河滩镇下营村种植0.033公顷(0.5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3853.00千克(每亩 256.89千克)。 B.2 饲草产量 B.2.1 一般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0年平安县洪水泉乡韭菜沟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36.85吨(每亩2456.70 千克),2012年湟中县鲁沙尔镇东村种植0.067公顷(1.0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43.36吨(每亩2890.50 千克)。 B.2.2 较高肥力旱作条件下 2016年在湟中县鲁沙尔镇种植0.033公顷(0.50亩),平均产量每公顷59.63吨(每亩3975.60千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63-T1706-2018 皮燕麦 青引1号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3:36:2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