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2709896.9
(22)申请日 2021.11.08
(73)专利权人 同方节能工程 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清华同
方科技广场A座2 9层
(72)发明人 李绍飞 黄国华 谷再丰 赵金姊
孙财 李剑
(51)Int.Cl.
F25B 27/02(2006.01)
F25B 30/06(2006.01)
F23J 15/06(2006.01)
B01D 53/2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 热机组
(57)摘要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机组包
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 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
理模块。 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
和循环水箱, 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 烟气换
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口,
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
相连接的喷淋装置, 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热循
环水泵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 所述冷凝水处理模
块为自动加药装置, 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循环水
箱。 本实用新型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
机组, 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锅炉补水或热网回
水, 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 提升锅炉
的热效率, 具有应用范围广、 施工难度不大、 占地
相对小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16694063 U
2022.06.07
CN 216694063 U
1.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烟气降温减湿模块、
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 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 (1) 和循环水箱
(2) , 其中烟气换热器 (1) 水平布置, 烟气换热器 (1) 上置有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和循环水进
口, 烟气换热器 (1) 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 循环水箱 (2) 的
出水口经余热循环水泵 (3) 连接至余热回收模块; 所述冷凝水处理模块为自动加药装置
(12) , 自动加药装置 (12) 连接 至循环水箱 (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
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 (7) 、 发生器 (5) 、 蒸发器 (4) 和吸收器 (6) , 它还包括溶液泵 (8) 、 冷剂
泵 (9) 、 溶液热交换器 (10) 和水水换热器 (11) ; 蒸发器 (4) 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
热器 (1) 的循环水进口, 余热循环水泵 (3) 的出水分别连接至水水换热器 (11) 和蒸发器 (4) ;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带压流路、 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真空回路, 所述外
部带压流路为并联的两路, 一路依次经过吸收器 (6) 和冷凝器 (7) , 另一路经过水水换热器
(11) ; 或者外 部带压流路依次经 过水水换热器 (11) 、 吸收器 (6) 和冷凝器 (7)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
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器 (7) 、 发生器 (5) 、 蒸发器 (4) 和吸收器 (6) , 它还包括溶液泵 (8) 、 冷剂
泵 (9) 和溶液热交换器 (10) ; 蒸发器 (4) 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 (1) 的循环水
进口, 余热循环水泵 (3) 的出水连接至蒸发器 (4) ; 所述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分为外部
带压流路、 内部带压水路和内部 真空回路, 所述外部带压流路依次经过吸收器 (6) 和冷凝器
(7)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
热回收模块为水水换热器 (11) ; 余热循环水泵 (3) 的出水连接至水水换热器 (11) , 水水换热
器 (11) 的水路出口经管路连接至烟气换热器 (1) 的循环水进口; 余热回收模块的循环系统
分为外部带压流路和内部带压水路, 所述外 部带压流路为加热 水路, 经过水水换热器 (11) 。
5.根据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 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 理模块采用分开布置或者整体布置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694063 U
2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特别是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装置,
具体用于 燃料为燃 煤、 燃气的热 水或蒸汽锅炉的烟气消白及余热利用的场合。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煤炭应用各领域最广泛采用的脱硫系统为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系统,
在该系统中烟气经喷淋、 脱硫等工艺后温度从脱硫系统入口的110~130℃左右最终降低到
50℃左右, 烟气蕴含大量的潜热。 且烟气经湿法脱硫后为饱和湿度烟气, 当大气环境 温度和
湿度达到一定限制时, 出口饱和湿度烟气和大气混合时, 水蒸气结 露形成小液滴, 便成了可
视的白雾, 俗称 “白烟”或“羽雾”。
[0003]目前国内运行的天然气锅炉排烟温度一般在80~150℃。 每1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
可以产生 1.55公斤水蒸气, 且 大量水蒸汽聚集在低空, 导致了相对湿度的提高, 对雾霾的形
成和加重产生影 响。 而 1公斤水蒸气在 20℃完全冷凝释放的汽化潜热为 2453KJ。 因此, 将
烟气中的显热和潜热提取利用是提高锅炉效率的关键 。
[0004]现有的余热回收设备多为间接接触式换热器和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
存在间壁换热热阻, 传热系数低, 烟道阻力大, 对烟气中潜热回收比例相对较低, 余热回收
后的烟温仍具有较高的温度。 常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多为立式逆流换热塔, 对烟囱周围空
间要求较高, 多不便 于摆放。
[0005]中国专利 CN201410012655.0提出了一种喷淋吸收式燃气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法及
装置, 但是驱动热源主要依赖燃气或高温烟气, 且仅能回收燃气烟气的余热, 有一定的应用
局限。
[0006]中国专利 CN201710345855.1提出了一种燃煤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及
其方法。 此系统包括锅炉、 锅炉脱硫塔、 热水型吸收式热泵、 烟气 ‑水换热器及动力设备; 驱
动热源为燃煤锅炉热水。 但由于此系统是 由吸收式热泵机组、 烟气换热器等多个不同的部
分组合而成, 其占地 面积较大, 并且 对于施工的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0007]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
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它能利用锅炉热水或蒸汽驱动换热机组, 回收烟气余热后加热
锅炉补水或热网回水, 显著改善锅炉排烟的湿烟羽现象, 提升锅炉的热效率, 具有应用范围
广、 施工难度不大、 占地相对小的特点。
[0008]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方案以如下 方式实现:
[0009]一种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其结构特点是, 它包括烟气降温
减湿模块、 余热回收模块和冷凝水处理模块。 所述烟气降温减湿模块包括烟气换热器和循
环水箱, 其中烟气换热器水平布置, 烟气换热器上置有烟气进口、 烟气出口和 循环水进口,
烟气换热器内腔顶端设置有与所述循环水进口相连接的喷淋装置, 循环水箱的出水口经余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694063 U
3
专利 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利用的吸收式换热机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9:10:0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