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5.020.20 B 30/39 牡 DB2310 丹 江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310/T 006—2019 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2019 - 12 - 02 发布 牡丹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2 - 02 实施 发 布 DB2310/T 006—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牡丹江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延锋、史磊、贾利阳、杨峰山、丁仕波、张荣芳、高天一、董雪梅、王金贺、 刘姿彤、谷维、潘春磊、盛春鸽、张鹏、于海洋、宋佳鑫、赵鹤、张翠娥、赵静。 I DB2310/T 006—2019 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的厂房建设要求、菌种使用要求、菌包生产技术、菌包质量检 验、留样、生产记录与档案、标签、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0 压力容器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厂房建设要求 3.1 厂房环境 选择地势高且干燥,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100m 内无食用菌栽培场、集市贸易市场, 500m 之内无规模养殖的禽畜舍、垃圾和粪便堆积场,无污水、废气、废渣、烟尘和粉尘污染源。水、 电源较为方便的地点。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大气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 3.2 厂房布局 有独立的原材料库、预湿间、装袋间、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存室、菌种检验室、 摊晒场等。应按菌种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布局,无菌区与有菌区有效隔离,生产区与非生产区隔离。 液体发酵间和接种间按照 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执行。 3.3 厂区设备要求 在培养室等无菌区,需要安装对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光照进行智能调控的控制系统;生产车间 拥有过筛、搅拌、套袋、窝口、装袋生产线;灭菌采用高压灭菌器或常压灭菌器;无菌操作生产线进行 接种;拥有锅炉和空调等控温设备,另外还有叉车、装筐机、培养架、恒温箱、冰箱、显微镜等设备及 1 DB2310/T 006—2019 常规用具。高压灭菌锅应使用经有关部门检验的安全合格产品,应符合 GB/T 150 要求。使用液体菌种 要有发酵罐、空气压缩机、恒温摇床、空气过滤器、油水分离器等仪器设备。 4 菌种使用要求 4.1 菌种来源要求 使用黑木耳菌种产地要清楚,应从具有一级或二级《菌种生产许可证》单位引种,做好引种原始记 录。包括引种时间、菌种名称、选育单位、引种渠道、品种权人、引种来源区、菌种特性、栽培技术要 点适宜生产地区等。 4.2 菌种质量要求 菌种每年在扩繁使用之前,必须进行菌种质量和种性检验,包括纯度、活力、菌丝长势的一致性、 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外观等,并做出耳试验,验证种性。 4.3 建立技术档案和菌种质量可追溯二维码 菌种生产单位建立菌种生产档案。并建立二维码信息数据库或公共网络服务器生成菌种质量可追溯 二维码。菌种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 GB 50073 和 NY/T 1731 规范执行。 5 菌包生产技术 5.1 时间安排 按照生产季节,黑木耳菌包生产应提前准备,确保出耳生产季节前菌包菌丝长满菌袋。 5.2 菌包生产流程 备料(过筛)→预湿→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包装→运输和贮存 5.3 操作要点 5.3.1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主料为阔叶硬杂木屑,稻糠、麸皮等其他辅料应符合 NY 5099 规定。 5.3.2 参考配方 参考配方:阔叶硬杂木屑 89%,麸皮 8%,豆粉 2%,石膏粉 1%。 用石灰粉调节 pH 在 7-7.5,含水量在 55%-58%,所用水符合 GB 5749 要求。 5.3.3 原料预湿 菌袋制作前,需要提前 12h~24h 将阔叶硬杂木屑等颗粒原料添加适当清水进行预湿处理。 5.3.4 拌料与装袋 按照配方将原辅料过筛后一起加入拌料机,边加水边搅拌,使基质含水量达到 55%~58%,搅拌均 匀。选用(16.0cm~16.5cm)×(35cm~38cm)聚乙烯塑料袋,进行机械装袋,装袋松紧适度,袋高 22cm 为宜。 2 DB2310/T 006—2019 5.3.5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到 100℃时,保持 12h~15h,停火后再焖 3h~5h;选用聚丙烯塑料袋的菌 袋可以采用高压灭菌,温度达到 121℃~125℃,保持 2~3h。 5.3.6 冷却 在灭菌器内的菌袋温度下降到 60℃以下时出锅,迅速移至冷却室,自然冷却至 28℃以下。 5.3.7 接种 待菌袋料温降至 28℃以下时,将菌袋从冷却间移入接种室,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操作人员进入操 作空间前需要用无菌空气冲洗衣服表面,穿戴专用工作服,头戴专用帽子(头发掖入帽子中),并佩戴 口罩、手套,鞋子底部在进入场地前要用消毒液浸泡 5~7s。 5.4 菌丝培养 将接种后的菌袋摆放到发菌室,接种后 1d~7d 菌袋料温控制在 26℃~28℃,8d 后降温至 21℃~ 25℃,20d 后料温控制在 16℃~20℃,避光,每天适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培养期间,检查发菌情 况,有杂菌感染的菌袋,应及时处理。 5.5 菌包质量检验 5.5.1 外观检测 菌包的菌丝白壮,发透整个培养料,菌包弹性好,袋料紧贴;菌包内部检查:菌丝洁白,菌丝覆盖 整个培养料,具有木耳菌丝特有的清香味;无杂菌、无破损、无红黄水、没有脱袋情况。 5.5.2 显微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测抽检菌包菌丝形态、有无锁状联合、有无螨虫。同时满足菌丝生长旺盛、菌丝粗壮、 具有锁状联合、无螨虫的菌包为合格。 6 留样 各批次菌包都应留样备查,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包量的 0.1% 随机取样,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少于 10 包;抽样量超过 100 包,可进行两级抽样,于 10℃ 贮存,保留 6 个月,留样间应保持与贮存室要 求一致。 7 生产记录与档案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真实详尽的记录,并及时归档,记录保存 3 年。 8 标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 标签、标志 出售的菌种应贴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品种、级别、接种日期、生产单位、地址、电话等,外包装上 应有防晒、防潮、防倒立、防高温、防雨、防重压等标志。 3 DB2310/T 006—2019 8.2 包装 菌种的外包装采用纸箱或编织袋包装,避免菌种受损。 8.3 运输和贮存 菌种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冻、防震及防止杂菌污染的设施与措施,运输时不得与有毒 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菌包贮存温度为 10℃~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B2310-T 006-2019 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牡丹江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26:57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336.9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WSJD 29—2022 化妆品安全评估 毒理学关注阈值法.pdf
GB-T 43039-2023 通信网络可信性评估和保证方法.pdf
NB-T 13007—2021 生物柴油(BD100)原料 废弃油脂.pdf
GB-T 24581-2022 硅单晶中III、V族杂质含量的测定 低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pdf
GB-T 18771.1-2015 烟草术语 第1部分: 烟草类型与烟叶生产.pdf
DB13-T 2262-2015 在用工业锅炉节能运行监测技术规程 河北省.pdf
GB-T 43046-2023 信息技术服务 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信息技术应急风险管理.pdf
GB-T 2052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公钥基础设施 时间戳规范.pdf
DB23-T 3277—2022 数字化农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黑龙江省.pdf
TB-T 3504-2018 列车接近预警地面设备.pdf
GB-T 41787.1-2022 室内LED照明设备天花板安装接口 第1部分机械接口和电气接口规范.pdf
GB-T 14406-2011 通用门式起重机.pdf
YD-T 4028-2022 基于RoCE协议的数据中心高速以太无损网络测试方法.pdf
GB-T 42882-2023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运行模型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南.pdf
GB-T 16275-2008 城市轨道交通照明.pdf
GB-T 36341.1-2018 信息技术 形状建模信息表示 第1部分:框架和基本组件.pdf
6-31-07-02 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pdf
GB-T 19115.1-201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第1部分:技术条件.pdf
CISSP权威指南(AIO)第8版 中文.pdf
GB-T 39590.1-2020 机器人可靠性 第1部分:通用导则.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336.9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