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3/ T 700—2020 ICS 39.060 D 59 DB63 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 DB63/T 700—2020 代替 DB63/T 700-2008 昆仑玉 2020 - 11 - 12 发布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31 实施 发 布 DB63/ T 700—2020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1 5 鉴定项目和选择原则................................................................. 2 6 鉴定特征........................................................................... 3 7 鉴定方法........................................................................... 4 8 定名规则........................................................................... 4 9 标识、运输、贮存................................................................... 4 DB63/ T 70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63/T 700-2008《昆仑玉》,标准与DB63/T 700-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质量评价”章节。 ——删除了颜色特征分类中的“青花玉”、“墨玉”。(见 4.2 中表 1) ——删除了鉴定特征中的“其他特征”。(见第 6 章) ——鉴定项目中将“紫外荧光”改为“荧光观察”,删除吸收光谱,增加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谱等项目;修改了鉴定项目的选择原则。(见第 5 章) ——增加了红外光谱鉴定特征。(见 6.16) ——参照 GB/T 16553 珠宝玉石鉴定的修订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增删修订。 本标准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海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青海昆玉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宝 光金银首饰实业总公司、青海玉生琨珠商贸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菂蒂、朱青云、杨远康、王彬、马俊海、刘明星、张建国、岳永青。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DB63/T 700-2008 本标准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实施。 DB63/T 700—2020 昆仑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昆仑玉的术语和定义、分类、鉴定方法和项目选择、鉴定特征、定名规则及标识、运 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昆仑玉原料及其加工的昆仑玉成品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553 珠宝玉石 鉴定 GB/T 16552 珠宝玉石 名称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昆仑玉 产于青海境内,主要分布于格尔木市西南、青藏公路沿线一百余公里处的纳赤台、大-中-小灶火等 高原和丘陵地区,以及位于海北州的门源县和祁连县境内的祁连山脉等地,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质 透闪石集合体为主的软玉。 3.2 糖色 昆仑玉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影响,受氧化铁、氧化锰浸染作用形成的红褐色、黄褐色、褐色等色调。 4 分类 4.1 按地质产出特征分类: a) 原生矿料:从原生矿床开采所得的玉料,俗称:“山料”,多呈不规则块状,无磨圆及皮壳。 昆仑玉以山料为主。 b) 次生矿料:从原生矿床自然剥离的残坡积或冰川堆碛的玉料,俗称:“山流水”,距原生矿床 较近,呈次棱角状,磨圆度差,通常有薄的皮壳,块度较大。 从原生矿床自然剥离,经过风 化搬运至戈壁滩上的玉料,俗称:“戈壁料”,距原生矿床较远,呈次棱角状,磨圆度较差, 块度较小,表面有风蚀痕迹,无皮壳。 1 DB63/T 700—2020 4.2 按颜色特征分类,见表 1。 图1 昆仑玉颜色特征分类 分类 白玉 (含羊脂白玉) 特 颜色白色,可略泛灰、青、黄、褐等杂色,有时可带少量(小于30﹪)糖色、灰紫色或黑色。部 分优质白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微泛浅青、浅黄等色调,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 以下),糖色、灰紫色或黑色少于30﹪,此类白玉可用“白玉—羊脂白玉”定名。 颜色有红褐色、黄褐色、褐色等,其中糖色部分占到80﹪以上。 糖玉 (含糖白玉) 青玉 (含糖青玉) 青白玉 (含糖青白玉) 翠青玉 糖白玉是糖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颜色可以是介于糖玉与白玉之间的浅红褐色、浅黄褐色等, 也可以是主要颜色由白色和糖色两种组成,其中糖色占30﹪~80﹪。 颜色有青至深青、灰青、青黄等色,偶尔带有灰蓝色调,有时可带少量(小于30﹪)糖色、灰紫 色或黑色,俗称 “青海青”。还有一种深青色中带有黄铁矿细粒,呈星点状分布,俗称“金星青玉”。 糖青玉是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主要颜色由青色和糖色组成,其中糖色占30﹪~80﹪。 颜色为浅青色、浅灰青色或浅青黄色,介于白玉与青玉之间,有时可带少量(小于30﹪)糖色、 灰紫色或黑色。 糖青白玉是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颜色由浅青色和糖色组成,其中糖色占30﹪~80﹪。 颜色为浅翠绿色,常以白色、浅青色或浅青绿色为基础色形成俏色。以白色为基础色的玉种,俗 称“白玉挂翠”。 烟青玉 颜色有灰色或灰紫色,当紫色色调很重时,也可称为紫青玉,俗称“紫罗兰玉”。 (含紫青玉、烟 青白玉) 征 烟青白玉是烟青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颜色可以是介于烟青玉与白玉之间的浅灰色或浅灰紫 色等,也可以是主要颜色由白色和灰色或灰紫色组成,其中灰色或灰紫色占30﹪~80﹪。 黄玉 颜色为浅黄至黄,通常泛浅绿、浅灰等色调,也有部分呈绿黄色,俗称“黄口料”。 碧玉 颜色有绿色、灰绿色、墨绿色等,大部分碧玉中含有黑色矿物包体。 5 鉴定方法和项目选择 5.1 鉴定方法 按照GB/T 16553中4.1执行。 5.2 鉴定项目和选择原则 5.2.1 鉴定项目 鉴定项目主要包括: a) 外观描述(颜色、形状、光泽、透明度至少三项); b) 质量或总质量; c) 放大检查; d) 密度; e) 光性特征; f) 多色性; g) 折射率; 2 DB63/T 700—2020 h) i) j) k) l) 荧光观察;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摩氏硬度(必要时); 特殊光学效应和特殊性质(必要时)。 5.2.2 选择原则 选择原则应满足: 5.2.1 中的 a)~i)为昆仑玉检测过程中必须鉴定的项目。综合判断各鉴定项目的结果,以确保 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b) 5.2.1 中的 j)~l) 为昆仑玉检测过程中鉴定的可选项目。当在无法获得足够的鉴定证据时, 应采用这些鉴定方法来确定。 c) 因样品条件不符,无法检测时,某些鉴定项目可不测。但其他鉴定项目所测结果的综合证据, 应足以证明所得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a) 6 鉴定特征 6.1 矿物名称 昆仑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的矿物所组成,其化学通式为:Ca2(Mg,Fe)5Si8O22(OH)2, 其中镁 (Mg)-铁(Fe)间可呈完全类质同象代替。 6.2 材料性质 结晶状态:晶质集合体,常呈纤维状集合体。 颜色:主要为白色、浅至深青色、浅至深绿色、浅至深灰(紫)色、浅至黄色、浅至深褐色、黑色 等,还有一些为中间过渡色。 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或玻璃光泽。 解理:透闪石具两组完全解理,集合体通常不见。 透明度:不透明至半透明,绝大多数为微透明,极少数为半透明。 摩氏硬度:6~6.5。不同品种硬度略有差异。 3 密度:2.95(+0.15,-0.05)g/cm 。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集合体不可测。 折射率:1.606~1.632(+0.009,-0.006),点测法常为1.60~1.61。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荧光观察:无。 紫外可见光谱:不特征。 放大检查:纤维交织结构,可见特征的石花、絮状棉绺、细脉状的水线、翳状斑点和矿物包体等。 红外光谱:中红外指纹区具Si-O等基团振动所致的特征红外吸收谱带,官能团区具H-O振动所致的 特征红外吸收谱带。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 6.3 优化处理 3 DB63/T 700—2020 6.3.1 浸蜡 以液态蜡或石蜡充填表面,以掩盖裂隙,改善光泽。放大检查可见充填部分表面光泽与主体玉石有 差异;有时可污染包装物,热针接触有蜡析出;红外光谱测试可见有机吸收峰。 6.3.2 染色 选择昆仑玉整体或部分进行染色,用来掩盖玉石的瑕疵,或用来仿子料。表面常染成黄色、褐黄色、 褐红色、黑绿色等。放大检查可见颜色分布不均匀,多在裂隙、粒隙间或表面凹坑处富集;长、短波紫 外光下,染料可引起特殊荧光;经丙酮或无水乙醇等溶剂擦拭可掉色。 6.3.3 拼合 通常将糖玉薄片贴与白玉表面,然后进行雕刻,将多余部分的糖色雕刻掉,剩余的糖色部分组成所 要表现的图案,用来仿俏色浮雕。其特征是俏色部分的颜色与基底色截然不同,无过渡,仔细观察可见 拼合缝。 7 定名规则和表示方法 7.1 根据昆仑玉的颜色和质地来划分,共分为 8 个大类(见表 1)。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昆 仑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进行分类命名,这一分类并不代表品质好坏和级别差异。 7.2 昆仑玉的类别之间没有截然、明显
DB63-T 700-2020 昆仑玉 青海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0:15:1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