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221 45 4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CCS DBB45/T 222 22—20200 白花 花兜兰 兰非共共生萌 萌发繁育技术术规程 程 Technicaal regulations for assymbiotic seed germ mination annd breedinng of m emersonii Paphiiopedilum 2020 - 12 - 21 发布 发 壮族自治区 区市场监督 督管理局 广西壮 2021 - 01 0 - 22 实施 实 发 布 目 次 — DB45/T 2222 2020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亲本选择与授粉 ..................................................................... 1 5 非共生萌发繁育方法 ................................................................. 1 6 组培苗移栽 ......................................................................... 2 7 栽培管理 ........................................................................... 3 附录 A(资料性) 培养基配方 ............................................................ 4 附录 B(资料性) 白花兜兰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5 I — DB45/T 2222 2020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秀玲、范继征、卜朝阳、黄昌艳、何荆洲、曾艳华、张自斌、崔学强。 III — DB45/T 2222 2020 白花兜兰非共生萌发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非共生萌发繁育的术语和定义、亲本选择与 授粉、非共生萌发繁育方法、组培苗移栽、栽培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境内白花兜兰非共生萌发繁育的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306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非共生萌发 a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 又称为无菌播种,将种子播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不需要借助任何真菌侵染就可以使兰花种子萌发, 从而获得完整植株的现象,是兰科植物常用的繁殖方法。 3.2 原球茎 protocorm 兰花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学结构,种子的幼胚吸水膨胀,中部的胚细胞分裂增殖,突破合点 端种皮形成球形或椭球形结构。 4 亲本选择与授粉 4.1 母本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品种纯正、植物学性状一致、农艺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花兜兰开花植株。花盛 期第4 d~7 d,移除母株花粉,去除母株唇兜。 4.2 父本的选择与授粉 选择花型较好、生长健壮的异株花朵作父本,用牙签将父本花粉取出,放在干净的纸张上,取适量 花粉涂抹在母株凹陷的柱头处。柱头授粉后套200目的网袋,防止昆虫传播其它花粉。 5 非共生萌发繁育方法 1 — DB45/T 2222 2020 5.1 蒴果采收与表面消毒 5.1.1 蒴果采收 人工授粉后150 d~210 d,在蒴果八成熟且未开裂时采收。 5.1.2 蒴果消毒 将蒴果用自来水洗净,洗涤剂冲洗,75%酒精擦拭,流动清水冲洗15 min,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 75%酒精消毒30 s,接着用0.1%升汞溶液浸泡15 min~20 min,无菌水冲洗5~6次,放置在接种盘内。 5.2 无菌播种与诱导培养 切开果荚,将种子均匀撒在种子萌发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基参见附录A.1;用灭菌过的胶头滴管加 入1~2滴无菌水,摇匀,置于无菌培养室中培养。培养室温度23 ℃~27 ℃,光照强度1 000 lx~2 000 lx, 光周期10 h~12 h,培养70 d~100 d后即可获得健壮的原球茎,种子萌发率为40%~50%。 5.3 原球茎继代增殖培养 将原球茎接种到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基参见附录A.2。培养室温度23 ℃~27 ℃,光照强度 2 400 lx~3 200 lx,光照10 h~12 h,增殖倍数4~5倍,培养80 d~100 d即可获得3~4片叶的小苗。 5.4 生根壮苗培养 将生长出3~4 片叶、叶长2.0 cm~4.0 cm的小苗转入生根壮苗培养基上培养,培养基参见附录A.3。 培养室温度23 ℃~27 ℃,光照强度2 400 lx~3 200 lx,培养周期60 d~90 d即可获得健壮完整小苗。 5.5 炼苗 小苗根长2.5 cm~3.5 cm,叶片数4~5片,叶长3.0 cm~5.0 cm时,搬至炼苗室内炼苗。炼苗室温 度26 ℃~30 ℃,光照强度5 000 lx。在炼苗室炼苗7 d~10 d后,移至大棚自然条件下培养炼苗7 d,开 盖炼苗1 d。 6 组培苗移栽 6.1 环境条件 温度20 ℃~28 ℃,空气相对湿度70%~80%,光照强度5 000 lx~8 000 lx。 6.2 基质 培养基质用兰石和松树皮按照2:1的体积比配制,兰石粒径0.4 cm~0.7 cm,树皮粒径0.3 cm~0.6 cm。 移栽前12 h~24 h用浓度为0.2%~0.3%高锰酸钾水溶液喷洒消毒,清水清洗干净。基质pH值5.5~6.5 为宜。 6.3 容器 塑料穴盘规格为54 cm×28 cm,每盘50穴,或用口径5.0 cm塑料杯。 6.4 清洗 炼苗后,取出小苗,用清水洗去粘附于苗上的培养基,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 在荫棚下晾干。 2 — DB45/T 2222 2020 6.5 移栽 每穴(杯)种植1~2 株,淋透定根水,移栽至大棚管理。 7 栽培管理 7.1 光照 栽植后1 d~15 d光照强度控制在4 500 lx~5 500 lx,15 d~60 d光照强度控制在5 500 lx~10 000 lx, 60 d后控制在11 000 lx~13 000 lx。 7.2 温度和湿度 温度控制在22 ℃~28 ℃之间;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保持通风透气。 7.3 肥水管理 7.3.1 小苗期 施肥以叶面喷洒为主,移栽 15 d 后开始喷肥,选择兰花专用水溶肥(9:45:15)2 000~3 000 倍液与兰花专用性水溶肥(20:20:20)2 000~3 000 倍液交替喷洒叶面,每 7 d 肥料各喷洒 1 次,以叶 面有水珠形成为度。 7.3.1.2 栽植后 15 d~30 d 每天喷洒清水 2~3 次,栽植 30 d 后至下次换杯前,每天上午喷洒清水 1 次,每 3 d 灌水 1 次。 7.3.1.1 7.3.2 中苗期 当移栽苗生长 5~7 个月后,根系长满育苗杯、叶长 4.5 cm~6.0 cm 时,将穴盘苗换至口径 8.3 cm 育苗杯中种植。中苗期培养基质可用兰石和松树皮按照 2:1 的体积比配制,兰石粒径 0.8 cm~1.0 cm,树皮粒径 0.7 cm~0.9 cm。基质的消毒处理同 6.2。 7.3.2.2 用兰花专用性水溶肥(20:20:20)2 000~3 000 倍液喷洒 2 次/7 d。 7.3.2.3 移栽后至换杯前,每天上午喷洒清水 1 次,每 3 d 灌水 1 次。 7.3.2.1 7.3.3 大苗期 种苗经中苗期生长 5~7 个月后,且叶长生长至 6.0 cm~8.0 cm 时,将穴盘苗换至口径 10.0 cm育苗杯中种植。大苗期培养基质可用兰石和松树皮按照2:1的体积比配制,兰石粒径1.1 cm~1.5 cm, 树皮粒径 1.0 cm~1.3 cm。基质的消毒处理同 6.2。 7.3.3.2 用兰花专用水溶肥(10:20:30)1 000 倍液喷洒 1 次/7 d;花芽抽出前 14 d,叶面喷施磷酸二 氢钾 1 000~1 500 倍液,每 7 d 1 次;开花期喷施兰花专用水溶肥(10:30:10)1 000~1 500 倍液,每 7 d 1 次。 7.3.3.3 移栽后至开花前,每天上午喷洒清水 1 次,每 3 d 灌水 1 次。 7.3.3.1 7.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重在预防,加强通风透光、避免过于潮湿,及时清除病残叶片。白花兜兰主要病虫害的 化学防治参见附录B。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A 3 — DB45/T 2222 2020 A 附 录 A (资料性) 培养基配方 A.1 种子萌发诱导培养基配方 1/2 MS+1 g/L 活性炭+10%椰子水+3%白糖+4.0 g/L琼脂,pH值5.5~5.8。 A.2 原球茎增殖培养基配方 1/4 MS+1.0 mg/L6-BA+0.2 mg/L NAA+10%椰子水+3%白糖+4.0 g/L琼脂,pH值5.5~5.8。 A.3 生根壮苗培养基配方 1/3 MS+0.75 g/L花宝1号(
DB45-T 2222-2020 白花兜兰非共生萌发繁育技术规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2 02:01:1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