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20 CCS C 59 四 DB 51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 for fiel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OVID-19 2021 - 05 - 21 发布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6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2783—2021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调查目的 ........................................................................... 3 5 调查方法及技巧 ..................................................................... 3 6 调查流程与内容 ..................................................................... 3 7 流调报告撰写 ....................................................................... 6 8 信息上报 ........................................................................... 7 附录 A(资料性)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总体流程图 ........................................... 8 附录 B(资料性) 调查前准备流程图 ..................................................... 9 附录 C(资料性) 感染来源判定流程图 .................................................. 10 附录 D(资料性) 个案调查流调报告撰写模板 ............................................ 11 附录 E(资料性) 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撰写模板 .......................................... 13 附录 F(资料性) 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调查报告撰写模板 ................................ 16 参考文献 ............................................................................. 18 I DB51/T 2783—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秀伟、袁珩、肖崇堃、马新雅、陈曦、杜训波、周丽君、毛素玲、胡风淼、 李知睿、刘伦光、周久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次为首次发布。 II DB51/T 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的目的、 方法技巧、调查流程、调查内容、流调报告撰写及信息上报。 本文件适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现场流调工作和资料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现场流行病学 field epidemiology 主要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解决为目的,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作出科 学的调查结论,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2 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是引发新冠肺炎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 染,引起发热、乏力、干咳甚至肺炎等症状。 3.3 疑似病例 suspected case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符 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a)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 14 d 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发病前 14 d 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发病前 14 d 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的病例,病例之间具有流行病学关联。 b) 临床表现 1 DB51/T 2783—2021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4 确诊病例 confirmed case 疑似病例中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a)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b)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c)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排除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之后的血清抗体阳性; d)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 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 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5 无症状感染者 asymptomatic carrier 指无相关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无新冠肺炎 影像学特征,但呼吸道标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呼吸道 等标本新冠病毒转阴前,均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二是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 感染”状态。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6 密切接触者 close contact 指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 2 d 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 2 d 开始,与其有近距离 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指正确佩戴合格口罩并排除通过接触传播的可能)的人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7 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close contact of close contact 简称密接的密接,指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首次接触(病例发病前 2 d 或无症状感染 者标本采样前 2 d 至被隔离管理前这段时间内,密切接触者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次接触)至该 密切接触者被隔离管理前,与密切接触者有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闭环境工作、聚餐和娱乐等近距离接 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8 聚集性疫情 outbreak 指 14 d 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 5 例及以上病例或无症状 感染者。 2 DB51/T 2783—2021 [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3.9 感染来源 source of infection 指感染因子经由其传给宿主的人、动物、 物品或物质, 而不要求感染因子能在其中长期生存或繁殖。 4 调查目的 现场流调旨在明确病例的发病、就诊和临床特征;查找病例的暴露史、接触史和感染来源;发现并 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密接的密接;确定可能引起传播的区域;阐明疾病传播特征,发现疫情防控的 薄弱环节。 5 调查方法及技巧 5.1 调查方法 5.1.1 访谈 包括面对面访谈、电话、视频、医院对讲机、现场走访等方式。配合度差或特殊病例(婴幼儿、老 年人、精神病患者、病例已死亡或其他原因无法直接调查时)可通过医生、亲人、同事或其他知情人士 进行调查补充。 5.1.2 大数据信息收集 向大数据中心提供病例信息和正式协查请求,同时整理相关部门的大数据信息。将调查信息与大数 据结果进行对比,如发现不实内容,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核查。 5.1.3 资料查阅 查阅病历,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与转归等资料。 5.2 调查技巧 调查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病例流行病学信息。调查时告知调查员身份和目的,获得调查对象同意 后再开始调查。为减少被调查者产生心理压力和感染风险,调查者尽量保持距离病例 1 m 左右的侧方位 置。调查结束时对病例的行程按时间顺序重复一次,确认无遗漏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病例的访谈尽 可能一次完成,尤其是老年人和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 6 调查流程与内容 6.1 疫情核实 新冠肺炎的现场流调流程详见附录 A。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第 一时间进行信息核实。包括疫情性质(个案病例、聚集性疫情)、病例初步诊断(疑似病例、无症状感 染者、确诊病例、复阳病例)、病例来源(境外输入、国内他省输入、四川本地病例)。 6.2 调查前准备 3 DB51/T 2783—2021 6.2.1 人员准备 由主流调和副流调共 2~3 人组成,主流调人员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所有流调人员均经过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和个人防护相关技术培训,同一调查对象尽量保持同一批调查队员;调查人员要熟悉防控方 案和个案调查表的内容、身体状态良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6.2.2 物资准备 包括车辆、个人防护和采样用品、个案调查表、录音笔(录音笔提前放进防护衣内,并在进入污染 区前打开)等,详见附录 B。 6.3
DB51-T 2783-2021 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3:58:5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