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020.99 B 16 DB3311 浙 江 省 丽 水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2015 - 12 - 15 发布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6- 01 - 15 实施 发 布 DB3311/T 48―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庆元县森防站、松阳县森防站、丽水市白云山生态 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明月、瞿巧文、叶邦志、朱秀玲、吕军美、梁香媚、杨艺薇、黄宇南。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1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调查、生态控制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市区域内板栗和锥栗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控制 采取营林、物理和生物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3.2 监测调查 为证实一种有害生物种群的变化而进行持续性观测和调查。 4 监测调查 4.1 按照板栗主要病虫的生物学特性(详见附录 A)进行监测调查。 4.2 根据监测调查数据,结合气候因子,预测病虫发生趋势,确定生态控制方案。 5 生态控制措施 5.1 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 5.1.1 营林措施 DB3311/T 48―2015 加强栗园培育管理,增加栗树长势,促进新梢生长;冬季及时修剪,剪去带瘿瘤枝条,改善栗园通 风条件。 5.1.2 物理措施 幼树发生栗瘿蜂或成年栗树每株发生栗瘿数在 10 个以内,进行人工摘除。 5.1.3 生物措施 5.1.3.1 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中华长尾小蜂。 5.1.3.2 成年栗树每株发生栗瘿数在 10 个以上,5 月下旬~6 月下旬,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 治两次。根据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轻度用量 6 kg/ 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 量 7.5 kg/ hm2~11.25kg/hm2。 5.2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 5.2.1 营林措施 结合冬季清园,清除林间落果,集中烧毁。 5.2.2 物理措施 5.2.2.1 及时摘除虫果,并销毁。 5.2.2.2 7 月上旬~9 月上旬,根据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设置诱虫灯诱杀。 5.2.3 生物措施 5.2.3.1 在羽化前的 6 月中旬林间悬挂桃蛀螟性息素诱捕器。监测 1 套/hm2,防治 45 套/ hm2~75 套/ hm2, 每 30 天更换一次诱芯。 5.2.3.2 在第 3 代、第 4 代成虫盛发期,7 月下旬~8 月下旬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治两次。根 据 LY/T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轻度用量 6 kg/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量 7.5 kg/hm2~ 11.25kg/hm2。 5.3 栗实象(Curculio elavidi Fairmaire) 5.3.1 营林措施 选择苞刺稠密、坚硬,苞皮厚的抗虫品种栽培;及时采收和处理,冬季清除栗园中残留栗果。 5.3.2 物理措施 成虫出土高峰期,在栗树基部涂刷 5cm 宽粘虫胶捕杀。 3 DB3311/T 48―2015 5.3.3 生物措施 5 月~6 月,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治两次。根据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 标准,轻度用量 6 kg/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量 7.5 kg/hm2~11.25kg/hm2。 5.4 剪枝象(Mecorhis cumulates(Voss)) 5.4.1 营林措施 在早春翻耕土壤,消灭土中幼虫;6 月~7 月拾净落地果枝,每 10 天进行 1 次,集中烧毁或深埋。 5.4.2 生物措施 6 月上旬~7 月上旬,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治两次。根据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及成灾标准,轻度用量 6 kg/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量 7.5 kg/hm2~11.25kg/hm2。 5.5 栗绛蚧(Kermes nawae Kuwana) 5.5.1 营林措施 冬季整枝修剪,除去虫枝、徒长枝、衰弱枝,保持林内透光、透风性,树干基部涂白。 5.5.2 生物措施 3 月上旬用 5%吡虫啉乳油稀释 50 倍涂干;5 月~6 月若虫孵化期用 1.8%阿维菌素乳油 1000 倍喷 雾防治。 5.6 金龟子类(Scarab beetles) 5.6.1 营林措施 2 冬季翻耕栗园,杀死土壤中的幼虫;4月上旬用3%辛硫磷颗粒剂与复合肥混施,用量30kg/hm 。 5.6.2 物理措施 5.6.2.1 当虫株率在5%或每树虫口在10头以内时采用人工捕捉。 5.6.2.2 5月下旬~7月上旬,在果园内设置糖醋液(红糖1份、醋2份、水10份、酒0.4份、杀虫双0.1份)诱 杀盆进行诱杀。 5.6.3 生物措施 5 月下旬~6 月中旬,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治两次。根据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 及成灾标准,轻度用量 6 kg/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量 7.5 kg/hm2~11.25kg/hm2。 DB3311/T 48―2015 5.7 栗大蚜(Lachnus tr0picalis Van der G00t) 5.7.1 营林措施 冬春季节刮树皮或刷除越冬卵,当密度不大(群集小量枝条)采取人工剪除有虫枝条;冬季清园、 树干涂白、杀死越冬卵。涂白药液配比:生石灰 8,硫磺 1,食盐 1,水 20 份调制(质量比) 。 5.7.2 生物措施 发生初期在树体喷 1.8%阿维菌素 2000 倍药液防治。 5.8 尺蠖类(Looper) 5.8.1 营林措施 在每年早春,结合翻耕松土,采取人工挖蛹,杀死土中虫蛹。 5.8.2 物理措施 7月上旬~8月中旬,根据 LY/T 1915 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设置诱虫灯诱杀。 5.8.3 生物措施 当平均虫口达到 15 头/株,虫株率达到 80%时, 用 0.3%阿维·苏云菌粉剂喷粉防治。根据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轻度用量 6 kg/hm2~7.5kg/ hm2;中度以上用量 7.5 kg/hm2~11.25kg/hm2。 5.9 栗疫病(Chestnut endothia canker) 5.9.1 营林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接穗稼接;人工清除并烧毁重病 株。 5.9.2 药剂防治 对主干和大枝上的个别病斑,用刀刮除后涂刷抗菌剂“401”、“402”200 倍液,或涂刷 33.5%喹啉铜 50 倍液。 5.10 炭疽病(Chestnut anthracnose rot) 5.10.1 营林措施 造林栽植时,应严格控制造林密度;冬季剪去密枝、枯枝、病枝,改善栗园通风透光条件,清除 5 DB3311/T 48―2015 病落叶以减少菌源。 5.10.2 生物措施 冬季落叶后喷石硫合剂 1 次。 6.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模式图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B。 DB3311/T 48―2015 A (资料性附录) 名称 板栗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危害特征 发生部位:栗树新芽。发生规律:1 年 1 代,以初龄幼虫在寄主芽内越冬,5 月下旬 栗瘿蜂 老熟幼虫在瘿瘤内化蛹,6 月上旬成虫羽化。为害后果:影响当年产量,严重时树势 衰弱,引起枝条或全株枯死。 发生部位:栗实。发生规律:1 年 5 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第一代、第二代幼虫为害 桃蛀螟 桃果等,第三代幼虫开始为害果实。为害后果:以幼虫蛀食果实,籽内虫粪充积,不 堪食用,并造成落果,对产量与质量影响较大。 发生部位:栗实。发生规律:2 年 1 代或 1 年 1 代,11 月底果内幼虫成熟,并钻出入 栗实象 土化蛹越冬,次年 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羽化出土。为害后果:以幼虫食害果实,将虫 粪充塞在虫道中,不堪食用,影响食用价值及商品价值。 剪枝象 发生部位:嫩果枝。发生规律:1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 5 月开始化 蛹,6 月上旬成虫出土。为害后果:成虫专咬嫩果枝,造成栗苞大量落地,一头雌虫 一生可咬掉栗苞 39 个—54 个,减收果实 0.26kg—1.96kg。 发生部位:叶片和枝条。发生规律:1 年发生 1 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栗树 1 年生枝条 栗绛蚧 上越冬,翌年 3 月下旬开始活动,5 月上中旬若虫开始孵化,并分散为害。为害后果: 受害部位表平凹凸不平,轻者抽不出健壮母枝,重则枝条或全枝枯死。 金龟子 发生部位:幼虫(蛴螬)为害根部,成虫为害嫩芽、嫩叶、嫩梢、花蕾等部位。发生 规律:1 年发生 1 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土中越冬,4 月—9 月均能为害,其中以 5 月 份出土为害新芽的金龟子较为严重。为害后果:影响栗树生长与发育,为害花蕾时, 先将花瓣咬成孔洞,然后取食花丝与花柱影响结果,进而影响产量。 发生部位:新梢,嫩枝或叶片(背面) 。发生规律:1 年发生多代,以卵越冬。翌年 4 月上旬开始孵化,为无翅孤雌胎生蚜,并群集于枝梢,5 月上旬大量发生有翅蚜,10 栗大蚜 月底前后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为害后果:蚜虫吸汁,影响树势和栗实的成熟。 发生部位:叶片,嫩梢。发生规律:1 年 2 代至 3 代,以蛹在树缝或树干周围土内越 尺蠖类 冬。为害后果: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影响树势,进而影响产量。 发生部位:大树或苗木的主干(枝条)上。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和子囊孢 栗疫病 子在病组织中越冬,远距离传播多为苗木传播,3 月开始发病,6 月进入发病盛期。 为害后果:染病枝干树皮干缩或流汁并陆续枯死,严重时将整株枯死。 发生部位:叶片、嫩枝、栗果。发生规律:病菌在落叶,病枝和病后蒲上越冬,次年 炭疽病 春夏借风雨传播,6 月—7 月大量发生。为害后果:造成栗叶早落,嫩枝枯死,栗果 霉烂影响树势与当年产量。 7

pdf文档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丽水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1 页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2 页 DB3311-T 48─2015 板栗主要病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丽水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10:50:43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