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DB3309 ICS 65.020.20 B 31 浙 江 省 舟 山 市 地 方 标 准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2018—06—10 发布 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8—06—10 实施 发 布 DB3309/T 29—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舟山市农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舟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修鹏、俞慈英、王国明、汪成林、 陈叶平、袁燕飞。 I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陀樟苗木培育中的圃地选择及区划、整地、土壤管理、施肥和播种、扦插、强化育 苗、容器育苗、移植等育苗方法以及苗期管理、苗圃灾害防治、苗木调查和出圃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普陀樟的常规播种育苗、扦插育苗和种子强化育苗、容器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3/T 179 林业育苗技术规程 3 圃地选择和区划 3.1 圃地选择 普陀樟育苗圃地宜选择向阳、地势平缓、排灌方便、交通便捷、有电力供应条件的地方。土壤要求 为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轻壤土,pH5.5~7.5,通透性良好,土层厚度一般不少于 50 cm。 3.2 圃地区划 对选定的苗圃地,首先应测绘出平面图,然后根据育苗任务、普陀樟的育苗特点和圃地的自然条件, 作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的合理区划。 3.2.1 生产用地 包括播种育苗区、扦插育苗区、移植苗区及大苗培育区等区域。 3.2.2 辅助用地 包括道路网、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种子和苗木分级室、贮藏室、仓库、办公区等附属设施。 4 苗圃整地和土壤管理 4.1 苗圃整地 4.1.1 育苗前必须整地,要求做到深耕细整,地平土碎,清除石块、草根。 4.1.2 不同苗圃类型的整地 圃地起苗后,要及时耕作,秋(冬)季翻耕应达到 25 cm ~30 cm。春季翻耕深度以 20 cm 为宜,随 耕随耙。 农田改为苗圃地,作物收获后即浅耕灭茬,待杂草萌发后再深耕越冬,翌年早春耙地作床。 4.2 土壤改良 圃地瘠薄的土壤要增施有机肥料,偏沙的土壤除增施有机肥外,还要混拌粘壤土;偏酸的土壤要增 施生石灰、碱性肥料;偏碱的土壤要增施酸性肥料、硫磺、硫酸亚铁,或在床面铺黄心土。 4.3 土壤消毒 在做好床基或整平床面时进行土壤消毒。一般每 m2 可采用 40%甲醛(福尔马林)120 倍~140 倍稀 释液 6 kg~12 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 g 稀释 50 倍等药剂浇灌进行消毒处理,处理后立即用地膜 覆盖,以达到充分杀灭病虫害的效果。 4.4 苗圃作床 4.4.1 规格 播种育苗的苗床宽为 1 m ~1.2 m,高 15 cm ~25 cm,要求苗床中间略高,以利于排水,长度根据地 形并结合机械化程度的高低确定,人工作业以 10 m~20 m 长为宜,机械作业可更长些。 移植区宜作宽 1.2 m~1.5 m、沟深 25 cm~30 cm、沟宽 30 cm~40 cm 的苗床。 4.4.2 要求 1 DB3309/T 29—2018 苗床长边一般以东西向为宜,但在坡地应使床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 苗床应达到土粒细碎,表面平整,上实下松。 5 苗圃施肥 5.1 施肥原则 施足基肥,适当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注意氮、磷、钾三要素适当配比。做到看天施 肥,看土施肥,看苗施肥。 5.2 基肥 以农家有机肥、饼肥及复合肥等为宜。 5.2.1 施肥量 每 667 m2 至少施腐熟厩肥 1000 kg,或腐熟饼肥 100 kg,或复合肥 50 kg。缺磷的土壤每 667 m2 增 施磷肥 50 kg。 5.2.2 施肥要求 均匀撒施肥料,然后耕翻埋入耕作层。堆肥、饼肥等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播种的 种子要避免直接与基肥接触。 5.3 追肥 5.3.1 原则 坚持“少量多次、勤施薄施”原则,以免造成烧苗和环境污染。 苗木生长初期:以施用腐熟人粪尿等速效性氮肥为宜。 苗木速生期:前期、中期以施氮素化肥为主,后期以施磷、钾肥为主。 5.3.2 方法 5.3.2.1 干施 a)撒施。细土和肥料拌匀,在雨后晴天或抗旱后苗床湿润时,苗木枝叶干燥后施,施后立即用细 树枝轻扫苗木震落肥料。 b) 条施。在苗木行间或行间附近开沟,施入肥料,然后盖土。易挥发的肥料只能在大苗区开沟条 施。 5.3.2.2 水施 腐熟人粪尿浓度以 3%~5%为宜。尿素水施浓度以 0.3%、复合肥水施浓度以 0.5%为宜。以阴天或 傍晚施为宜。 5.3.2.3 根外追肥 把肥料或微量元素溶液或悬浮液喷洒在苗木叶子上。时间以早晚空气湿度大、有露水时为宜。溶液 浓度控制在 0.3%左右。如尿素喷洒 0.2%~0.5%的溶液,过磷酸钙使用 0.5%~1%的溶液。注意浓度不宜 太高,用量不宜过多。 5.3.3 次数和数量 苗木生长期内,一般每个月施肥 2 次,每次施尿素(3 kg~5kg)/667m2 或复合肥(5 kg~6 kg)/667m2。 生长初期,勤施薄施;速生时期,适量增加。 6 播种育苗 6.1 种子采集 11 月上旬~11 月中旬当普陀樟果皮变黑时即可采种,以 11 月中旬采种较好。采种时,宜用高枝剪 剪取果序,也可用竹竿轻轻拍打树枝,使成熟之果掉到地面后拾捡,不应砍枝采种,以免影响母树正常 生长。 6.2 种子处理 6.2.1 净种 将采下的果实装入塑料包装袋内,室内放置 10 d~15 d,待果肉发软后置入化纤包装袋内,用脚蹂 2 DB3309/T 29—2018 擦,待种子脱出后慢慢倒在筛子上,再用自来水边冲洗边去掉果皮等杂质后得纯净种子,在室内摊开稍 晾干即可进行贮藏。 6.2.2 种子消毒与储藏 选择通风和遮荫条件均比较好的露地,用砖块筑起约 50 cm~60 cm 高的砂床,用预先经过 500 倍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河砂与种子进行交替层积贮藏,砂子湿度以手抓挤捏不出水,放开手后砂子又不散 为度,最上面一层砂子厚度为 10 cm 左右,然后用遮阳网覆盖,每隔 10 d~15 d 检查一次,若发现砂层 表面发白就得稍喷洒清水,遇雨天需临时覆盖塑料薄膜,雨止时揭去薄膜。 6.3 播种 6.3.1 播种时间 1 月初~3 月初均可。 6.3.2 播种密度 按株行距 5 cm×10 cm 的密度进行播种。 6.3.3 播种方法 用薄木板在床面上划浅沟,按上述密度进行点播。播前需先对床面进行镇压,落子均匀。选用火烧 土进行覆盖,覆土厚度 1 cm 左右。 6.4 封土与覆盖 播种覆土后,应及时喷洒可形成药膜的除草剂,封住土壤。封土后,苗床须以干净的稻草、地膜、 遮阳网等加以覆盖,厚度以不露床面为度,盖后可拉塑料绳以小木桩固定,并经常检查,防止风揭。当 幼苗五成以上出土时,选阴天或傍晚及时揭去地面覆盖物。 7 扦插育苗 7.1 扦插床准备 在配有自动间歇喷雾装置的钢质大棚内用砖块筑床,床高 30 cm~40 cm,宽度 80 cm~100 cm,长度 14 m 左右,一个 30 m×6 m 的标准单体大棚一般可置扦插床 8 个。 7.2 扦插基质 用净河砂作基质,扦插前用 500 倍高锰酸钾溶液喷洒床面进行消毒,整平备用。 7.3 扦插时间 春季至夏初均可。 7.4 插穗选择与处理 选择 10 年生左右生长健壮母树的一年生枝条作插条,带踵剪下,剪除叶片,仅留顶部 1 叶。如插 条较长,可剪除梢部,留基部 8 cm~10 cm 作插穗,上端留 1 叶。每 50 根插穗捆成一捆,在 100 mg·l-1 ABT 1 号生根粉溶液中浸泡 2 h ~8 h,基部浸泡高度为 2 cm~3 cm。 7.5 扦插方法 用薄木板在床面上划浅沟,用竹筷或小木棒按株行距 5 cm×10 cm 的密度进行打孔,在孔内插入插 穗,扦插深度为插穗长度的 1/2~2/3 左右为宜。然后用手指轻压插穗基部,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插 完后苗床浇透水。大棚上部覆盖 70%遮阳率的遮阳网一层。 7.6 插后管理 扦插后视情况设置自动喷雾装置喷水,保持苗床湿润,特别要注意保持插穗枝条和叶部新鲜。及时 拔除苗床杂草。 8 强化育苗 8.1 种子的采集、处理与贮藏 同 6.1、6.2。 8.2 播种苗床的准备 选择在排水良好的圃地中,搭设宽 6 m、长 30 m 规格的单体钢质大棚,用宽幅厚聚乙烯薄膜覆盖 3 DB3309/T 29—2018 呈封闭状。到 6 月下旬,换用遮阳率为 60%的遮阳网单层覆盖,直至翌年春季苗木出圃为止。 清除大棚内地面所有杂草,整平土地。在大棚中间设置一条宽为 30 cm 的纵向步道,行人、排水两 用。纵向步道两边规划排列整齐的苗床,床长 2.6 m,宽 1.2 m,床间步道 30 cm,全棚可置床 40 只。 用敲细后的山地表层黄泥土作播种苗床的底土,铺设厚度为 15 cm 左右。底土上面撒施基肥,基肥 为经过发酵的饼肥,敲细后与过筛的表层黄泥细土按 1:3 的比例拌匀撒施,以不见底土为度。施毕基 肥之后,再用纯细土覆盖 1 cm 左右,用木板刮平床面,待播。 8.3 播种 经湿沙层积贮藏后(相当于催芽)的种子于 1 月下旬采用点播方式播种,做法是:用长 120 cm、 宽 8 cm 的三角铁或木板在床面上划痕,形成 8 cm 间距的播种小沟槽,然后在小沟槽内摆放种子,株距 定为 5 cm。播后,用过筛的焦泥灰覆盖,厚度 1 cm 左右,其上再用稻草均匀地覆盖,之上再覆盖一层 地膜,用土压住苗床四周地膜,封闭床面。 8.4 搭设中型拱棚 在大棚中间纵向步道两侧,给播种苗床各搭设一纵向中型拱棚,方法是:用长 4 m、宽 4 cm、两 端削尖的宽条形竹片,以 70 cm~80 cm 间距纵向排列,插入床边土内固定,拱棚上面架盖 4 m 宽幅厚 聚乙烯薄膜,再次封闭苗床。 8.5 换棚与揭去床面覆盖物 3 月上旬,大约有 1/3 种子发芽出土时,拆除大棚内的中型拱棚,同时揭去床面覆盖物稻草和地膜。 然后,每个苗床独立搭设用长 2 m、宽 2 cm、两端削尖的条形竹片撑起的弓形小型拱棚,竹片间距 70 cm 左右,再在小拱棚上架盖 2 m 宽幅的聚乙烯薄膜,边缘加土固定,封闭苗床。 8.6 揭去小拱棚 4 月中旬,待幼苗普遍长到 12 cm~13 cm,气温渐升,苗木不再受晚霜威胁时,可拆除小拱棚。 9 容器育苗 9.1 种子的采集、处理与贮藏 同 6.1、6.2。 9.2 育苗场地准备 育苗场地

pdf文档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舟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1 页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2 页 DB3309-T 29-2018 普陀樟育苗技术规程 舟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09-30 09:45:5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