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DB23 ICS 65.020.20 CCS B 16 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2022-01-29 发布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2-28 实施 发 布 DB23/T 3096-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 .1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国民、马军韬、邓凌韦、赵文生、宋显东、彭友良、王春荣、司兆胜、 胡亚军、王永力、张齐凤、高洪儒、张君、王南博、任洋。 I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的环境条件、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水稻品种的抗谱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性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没有规定的术语与定义。 4 环境条件 鉴定时的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条件必须可控, 温度范围 26 ℃~28 ℃,相对湿度 100 %, 具有遮光和加光设备。 5 鉴定方法 5.1 水稻苗的种植与管理 5.1.1 水稻品种的选择 选择主栽或高潜力水稻品种 10 份~15 份用于试验。同时,选择稻瘟病发生较重地块,种植普感 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或蒙古稻,用于采集、分离当地稻瘟病菌株。 5.1.2 浸种催芽 水稻种子装入纱网袋,在 11 ℃~12 ℃的清水中浸种 6 d~8 d。浸种完成后,32 ℃进行破胸处理, 然后在 25 ℃~28 ℃条件下,催芽 24 h~36 h。 5.1.3 播种 选取发芽一致的种子穴播于 128 孔塑料育秧盘内(54 cm×28 cm×4 cm),每孔播种 4 粒或 5 粒, 3 次重复,播种后将育秧盘置于温室苗床上,其上覆盖约 1 cm 厚的干细土。 5.1.4 水稻苗管理 1 DB23/T 3096-2022 水稻苗全程不施用任何杀菌剂,其他按常规管理。 5.2 接种体制备 将稻瘟病菌点接于番茄燕麦平板培养基上,26 ℃~28 ℃培养至菌落直径接近培养基边缘,加入 无菌水洗脱菌丝和分生孢子,将其涂布于另一平板培养基上,超净工作台内吹干后,26 ℃~28 ℃光 照培养至表面产生一层气生菌丝。用无菌水将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冲洗干净,晾干后罩上 2 层纱布, 26 ℃~28 ℃光照培养至大量分生孢子产生。用含 0.025 % Tween 20 的无菌水洗脱分生孢子,过滤后 5 将其浓度调至 3×10  个孢子/mL,现用现配,从配制到完成接种不得超过 2 h。 5.3 人工接种流程 5.3.1 离体叶片准备 在水稻苗中选取 5 叶期充分展开的心叶,剪成长约 5 cm、上下宽度基本一致的叶段,每个品种 从不同植株选取 3 个叶段作为三次重复。用灭菌昆虫针在叶片正面、垂直于叶脉方向轻轻划出微创 点,每个叶段 3 点,每点长 2 mm~5 mm。将两层灭菌滤纸片平铺于直径 9 cm 的培养皿内,加无菌水浸 湿,表面无明水。将灭菌牙签放入灭菌水浸泡 10 min~20 min,取两根灭菌牙签放在浸湿的滤纸片表 面,将已划出微创点的叶段摆放其上。用 0.025 % Tween 20 水溶液对叶段均匀喷雾,培养皿盖内侧 同时喷雾。 5.3.2 人工接种 用微量移液器吸取分生孢子悬浮液点接于叶段的微创点,每个微创点接分生孢子悬浮液 5 µL~10 µL,盖上培养皿盖。将接种后的叶段在 26 ℃~28 ℃、相对湿度 100 %和完全黑暗条件下培养 24 h~30 h,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转至光照培养,直至发病。 5.4 病情调查 5.4.1 调查时间 在接种后 3 d 开始调查,连续调查 5 d,每天上午、下午各调查一次。 5.4.2 抗感反应型调查标准 接种点部位无病斑或仅有很小的黑褐色坏死斑,不产生分生孢子,记为抗病反应型;接种点部 位病斑较大,呈梭形,中心有灰色的崩溃部,可以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崩溃部边缘可能有褐色坏 死,最外层为黄色的中毒部,形状不规则,记为感病反应型。 5.4.3 调查方法 每个水稻品种接种后的9个接种点全部调查,将抗感反应结果记入表A.1。 6 评价标准 6.1 接种有效性评价标准 每次接种均以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对照,对照表现为典型的感病反应型时,视为接种有效。 6.2 重复性接种判定标准 2 DB23/T 3096-2022 在第一次接种后,供试菌株表现为抗病反应型或者不能准确判定其反应型,需要进行第二次和 第三次接种,只要其中一次表现为感病反应型,则记为感病反应型,否则记为抗病反应型。 6.3 供试菌株数量标准 室内鉴定水稻品种的抗瘟性,供试菌株必须为单孢菌株,且必须从适宜种植区内种植的普感品 种丽江新团黑谷或蒙古稻上分离获得。建议每个县(市)菌株数量不少于300 株,或者连续3 年、每 年不少于100 株。 6.4 抗瘟性评价标准 依据各县或县级市水稻品种室内抗谱的高低评价其在当地田间抗瘟性的优劣,评价标准见表 A.2。 7 技术档案 建立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环境条件、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及试验数据等。 3 DB23/T 3096-2022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稻稻瘟病抗谱调查 A.1 水稻稻瘟病抗谱调查见表 A.1 和 A.2。 表 A.1 供试菌株抗感反应型调查记录表 调查时间: 供试菌株编号 水稻品种名称: 生育期: 供试菌株名称 反应型 1 2 3 4 5 6 表 A.2 水稻品种田间抗瘟性评价标准 田间抗瘟性评价 抗谱评价标准 抗病 Resistant(R) 抗谱≥70 % 中抗 Moderately resistant(MR) 50 %≤抗谱<70 % 中感 Moderately Susceptible(MS) 30 %≤抗谱<50 % 感病 Susceptible(S) 抗谱<30 % 4 DB23/T 3096-2022 参考文献 [1] [2] [3] NY/T 3257 水稻稻瘟病抗性室内离体叶片鉴定技术规程 DB23/T 2735 水稻穗颈瘟人工接种鉴定技术规程 DB2308/T 075 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垦稻41”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1 页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2 页 DB23-T 3096—2022 水稻稻瘟病抗谱鉴定技术规程 黑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22:26: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