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ICS 65.140 CCS B 47 DB22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keeping management of Changbaishan chinese bee 2022 - 01 - 28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2 - 02 - 28 实施 发 布 DB22/T 3352—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杰銮、常志光、牛庆生、王志、薛运波、王龙涛、刘玉玲、刘楠楠、宋延明。 I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白山中华蜜蜂场地与蜜粉源的选择、蜂机具消毒、饲料处理、蜂群饲养技术、管理 和病敌害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长白山中华蜜蜂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68 蜜蜂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 NY/T 1160 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长白山中华蜜蜂 Changbaishan Chinese bee 在长白山区生态条件下,经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中华蜜蜂地方品种。 3.2 强群 power colony 8 框蜂以上的蜂群。 3.3 蜂脾关系 bee density 蜜蜂在巢脾上爬附的密集程度。蜂脾相称指每张巢脾两面均匀爬附约 3000 只工蜂,蜂多于脾指蜂 数比脾数多 3 成,脾略多于蜂指脾数比蜂数多 1 成~ 2 成。 4 场地与蜜粉源的选择 4.1 场地的选择 4.1.1 4.1.2 4.2 应按 GB/T 19168 的要求执行。 距蜂场半径 5 km 范围内无大型西方蜜蜂蜂场。 蜂场卫生和消毒 应按 GB/T 19168 的要求执行。 1 DB22/T 3352—2022 4.3 蜜粉源条件的选择 应按 NY/T 1160 的要求执行。 5 蜂机具消毒 应按 NY/T 1160 的要求执行。 6 饲料处理 6.1 6.2 6.3 7 花粉、花粉代用品用高温灭菌或钴 60 照射处理。 生虫或霉变的花粉和花粉代用品及已发酵蜂蜜,不得做蜜蜂饲料。 花粉代用品不得添加抗氧化剂、防霉剂和激素。 蜂群饲养技术 7.1 蜂群排列 7.1.1 7.1.2 7.1.3 7.2 中蜂群各群巢门应采用错开方式。 应根据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山区宜利用斜坡置放蜂群。 蜂箱上架,使其离地面 30 cm 以上。 蜂群检查 7.2.1 箱外观察 观察箱外蜜蜂飞翔、巢门前活动、死蜂及蜜粉采集情况,判断蜂群是否正常。 7.2.2 箱内检查 7.2.2.1 局部检查 对蜂群不定期进行针对性抽查,了解蜂王健康状况,蜂群是否产生分蜂热,有无病虫害,饲料贮存 情况。 7.2.2.2 全面检查 逐群逐脾检查。重点了解蜂群群势、蜂王产卵、子脾、蜜粉贮存量、蜂脾关系、健康状况。 7.2.2.3 注意事项 外界无蜜粉源或天气恶劣时,不能进行箱内检查。 7.3 蜂群饲喂 应按 NY/T 1160 的要求执行。 7.4 7.4.1 2 蜂群合并 直接合并 DB22/T 3352—2022 蜜粉源丰富或流蜜期,把弱小或无王群连蜂带脾直接并入他群。 7.4.2 间接合并 蜜粉源条件差时,应于夜晚把无王群提入有王群内,中间用纱盖或有小孔的报纸与有王群隔开;待 24 h 后两群气味混同时,方可撤出纱盖或报纸。 7.5 分蜂热处理 7.5.1 分蜂热控制 7.5.1.1 7.5.1.2 7.5.2 采用人工分群,更换老蜂王、互换外勤蜂、用分蜂热群封盖子脾替换弱群的卵虫脾。 修造新脾,添加继箱,毁尽自然王台,及时取蜜 ,加强蜂群通风。 自然分蜂处理 7.5.2.1 若蜂王尚未飞离蜂巢,应立即关闭巢门,打开蜂箱大盖,隔纱盖向巢内喷水,待蜂群安静后 找到蜂王,提走正出房的蛹脾,调入幼虫脾,毁尽自然王台。 7.5.2.2 若蜂王已飞离蜂巢,将收蜂笼或带有子脾的巢脾贴近蜂团,招引蜜蜂爬入收蜂笼或巢脾上。 将分蜂团移入具有 1 张蜜脾和 1 张子脾的蜂箱。 7.6 人工分蜂 7.6.1 原场分蜂 从强群提出 1 张蜜粉脾和 1 张带蜂正出房的子脾放入新蜂箱,放走外勤蜂后,使蜂脾相称,导入 1 个成熟王台,组成新群。 7.6.2 异地分蜂 从强群提出正出房带蜂的封盖子脾 1 张~ 2 张,放入 1 张蜜粉脾,使蜂脾相称,重复相同操作, 组成多个新群,转运到 5 ㎞外的新场地,次日安放一个成熟王台,组成新蜂场。 7.7 工蜂产卵处理 失王 7 d 以上,工蜂发生产卵现象,此时应调入卵虫脾,诱入成熟王台或产卵蜂王。 7.8 蜂王培育 7.8.1 选择青壮年工蜂多的强群作为种群和育王群。 7.8.2 在人工育王前 20 d~ 30 d 加入雄蜂脾培育雄蜂。 7.8.3 育王框上安装人工蘸制的蜡质王台基,数量以 20 个为宜。放入蜂群清理王台后,移入孵化 24h 内的工蜂幼虫,移虫完毕立即放入育王群;次日提出育王框,取出王台基内的幼虫,再从种群内移入孵 化 18 h ~ 24 h 的幼虫,放入育王群,培育新蜂王。 7.9 7.9.1 蜂王诱入 直接诱王 流蜜期当大量外勤蜂出巢采集时,将诱王蜂群内的王台清理干净,把蜂王直接放入巢门或巢脾一角, 如 1 h 内不围王,则诱王成功。 7.9.2 间接诱王 3 DB22/T 3352—2022 在蜜粉源差或蜂群失王已久时,用诱王器将蜂王扣在子脾上 2 d,待蜜蜂接受蜂王后,用喷雾器给 巢脾喷水,取出诱王器,放出新蜂王。 7.10 被围蜂王解救 把被围蜂王的蜂团投入盛水的容器中,将蜂王救出,轻放在巢脾的框梁上,让它慢慢爬进巢脾或采 用间接诱入。 7.11 巢脾修造 7.11.1 巢框穿 3 道~ 4 道的 24 号~ 26 号铁线拉直后,镶入巢础片,用埋线器将铁线压入巢础片 内,再刷一层薄蜡。 7.11.2 将灭菌的巢脾,用割蜜刀割去巢脾底部的 2/3 或用穿过铁线的空巢框直接加入蜂群造脾。 7.11.3 蜂巢内出现赘脾时,傍晚在蜜脾和子脾之间加入巢础,修造成形后移入蜂巢中间,加入的巢础 应靠近平整、无雄蜂房的巢脾,强群 1 次可加 2 张;外界蜜粉源丰富时,可把空巢框直接加在浅色巢 脾之间。 7.12 防止盗蜂 7.12.1 预防盗蜂 应按 NY/T 1160 的要求执行。 7.12.2 制止盗蜂 应按 NY/T 1160 的要求执行。 8 管理 8.1 8.1.1 8.1.2 8.1.3 8.1.4 8.1.5 8.2 8.2.1 8.2.2 8.2.3 8.3 8.3.1 8.3.2 8.3.3 8.3.4 8.3.5 4 春季 在当地最早的蜜粉源植物开花前 20 d 左右,选择气温 8 ℃ 以上、晴暖的天气,蜂群进行排泄。 蜂群排泄后,清理箱内垃圾,估测群势,每张巢脾不少于 1 ㎏饲料,合并无王群和弱群。 紧缩蜂巢,平衡群势,巢脾布置在蜂箱中间,两侧加保温垫,单箱摆放。 蜂群喂水;奖励饲喂糖水,糖水比例为 5∶3 ,每群每次喂 0.5 ㎏。 蜂巢隔板外侧修赘脾时,加入 1 张巢脾,减少箱内检查。 夏季 补足蜂群饲料,平衡蜂群,修造新脾,培育蜂王,人工分蜂,预防分蜂热。 清理蜂箱,防止巢虫危害,组织采蜜群。 气温高于 30 ℃ 时,蜂箱上架、加装继箱、扩大巢门、蜂箱洒水、蜂箱遮荫。 秋季 全面检查,抽出多余巢脾,使蜂脾相称,清理蜂箱,合并 3 框蜂以下的弱群,平衡群势。 奖励饲喂,每群每次饲喂 0.5 ㎏ 蜂蜜或糖浆,不宜压子脾,防止盗蜂。 8 月上旬繁殖越冬适龄蜂,补喂蜜粉饲料;蜜粉源丰富时,修造新脾,适当取蜜,防止压子脾。 越冬饲料,用白砂糖作为越冬饲料,糖水比例 5 ∶3 ,煮沸溶解。 饲喂方式为: DB22/T 3352—2022 a) 子脾全部出房后,提出多余巢脾,留存有边角蜜的巢脾饲喂饲料; b) 繁殖越冬适龄蜂时,一侧放置适宜蜂王产卵的巢脾,另一侧放置贮存饲料的巢脾。傍晚,将饲 料倒入蜂箱饲喂器,直至蜜脾封盖面积 75% 以上,停止饲喂; c) 用西方蜜蜂饲料越冬时,将中蜂巢内巢脾脱蜂提出,置换入同等数量的西方蜜蜂封盖蜜脾。 8.4 冬季 8.4.1 越冬前期处理 8.4.1.1 处理偏集和起盗的蜂群,合并无王群和弱群,更换破旧蜂箱,越冬场所保持安静。 8.4.1.2 越冬群势 4 框蜂以上,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每张饲料脾封盖面积 75% 以上,重量不低 于 2 ㎏。 8.4.1.3 越冬蜂巢布置在蜂箱中间,两侧留有空间,巢脾外侧分别放置隔板,减少蜜蜂出巢。 8.4.1.4 评估越冬蜂群的蜂数和饲料重量,做好蜂群记录。 8.4.2 室外越冬管理 8.4.2.1 室外温度 0 ℃ 左右时,蜂箱内两侧空间塞满保温物,盖上棉垫,盖好大盖,罩上啄木鸟防 护罩;室外温度降至﹣15 ℃ 以下时,蜂箱外四周用保温物围严,蜂箱底部不做保温。 8.4.2.2 越冬场所背风,防鼠,清理巢门前积雪,做好蜂群箱外观察。 8.4.2.3 越冬后期每 15 d 用医用胶管听测 1 次,饥饿蜂群搬入室内处理,调整后再搬回室外越冬。 8.4.3 室内越冬管理 8.4.3.1 越冬室地面用生石灰消毒,通气口安置隔鼠钢网。 8.4.3.2 外界温度降至﹣15 ℃ 以下时,弱群先入室,强群后入室。 8.4.3.3 蜂群单层或多层摆放,弱群放中间,强群放四周或强、弱群分区摆放,大开蜂箱巢门,越冬 室保持通风。 8.4.3.4 越冬室温度控制在﹣4 ℃ ~﹣6 ℃ 之间,相对湿度为 75% ~ 85%。 8.4.3.5 越冬后期清理巢门口死蜂,每 15 d 抽查 1 次蜂群,处理不正常的蜂群。 9 病敌害防治 9.1 蜂病预防 9.1.1 9.1.2 9.1.3 9.2 培育抗病力强的蜂王,多修新脾,进行场地隔离饲养。 常年饲养强群,蜂多于脾或蜂脾相称,保持饲料充足。 隔离或销毁患病蜂群,防止交叉感染与疾病扩散。 蜂病治疗 9.2.1 中蜂囊状幼

pdf文档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352-2022 长白山中华蜜蜂饲养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22:24:16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