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030.20
C422
T/ZDL 008-202T/ZDL
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3
燃煤耦合污泥热电联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oal-burning coupled
sludge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2023-08-08发布 2023-08-15实施
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发布—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DL 008—202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有关规定起
草。
—5本标准由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电力行业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嘉兴新嘉爱斯热电有限公司、天通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嘉兴市电力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燕、詹晓艳、傅利成、胡晓亮、邱东晓、施捷、俞刚、姚晓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
Ⅱ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DL 008—2023
4.3.1污泥库宜建造专用的封闭式贮存设施(场所),也可利用原有构筑物改建成封闭式贮存设施(场
所)。
4.3.2贮存设施(场所)建设应符合GB 18599中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要求。
4.4污泥储存要求
4.4.1污泥应存储在封闭储仓,严禁存放在露天堆场。
4.4.2污泥产生单位和处理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污泥贮存不产生危害环境的因子。
4.3.3污泥储存仓应建立微负压系统,对废气进行集中收集处理,达标排放,以减少灰尘和臭气外逸。
4.3.4污泥储存仓废气风管应设置防爆设施并定期进行清理,防止粉尘爆炸及自燃。
4.3.5污泥贮存设施还应设有防风、防雨、防晒、防尘、防臭等相关措施,其配套设备产生的废气、废
水、废渣应集中收集。
4.5干化设备及厂房要求
4.5.1污泥干化设备厂房作为污泥处置的重要场所应封闭建设,并对干化过程产生的废气(含干化设备
内部)进行收集。
4.5.2污泥干化宜采用间壁式换热器,以低品位乏汽、清洁能源为主要热源,并对疏水进行综合利用,
以减少污泥干化过程中的碳排放。
4.5.3为减少污泥干化设备损耗及非计划停机,干化设备入泥口应建立泥质监测和过滤装置。
4.5.4为避免污泥经干化产生的高温粉尘对后续凝汽器的影响,干化设备的废气出口应设立除尘器,宜
基于液态对粉尘进行收集以减少扬尘外逸。
4.5.5湿污泥经干化进行掺烧,干化污泥被输送至炉膛之前也应采用密闭的输送方式,并对输送过程中
的废气进行收集。
4.5.6所有涉及干化设备及厂房废气收集的风管均应设置防爆设施,定期进行清理,防止粉尘爆炸及自
燃,并对疏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
5掺烧过程要求
5.1入炉泥质
5.1.1采用燃煤耦合污泥热电联产处置污泥,理化指标pH应大于等于5小于等于8,进入干化系统的
含水率不应大于80%,低位热值应大于3500kJ/kg,有机物含量大于50%。入炉污泥污染物浸出允许浓
度指标应满足GB/T 24602的要求。
限表1污泥污染物浸出允许浓度指标限值
制 单位 监测项 序号 目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1 烷基汞
汞(以总汞计) ≤0.1 mg/L 2
mg/L 3 铅(以总铅计) ≤5
镉(以总镉计) mg/L 4 ≤1
总铬 mg/L 5 ≤15
六价铬 mg/L 6 ≤5
铜(以总铜计) mg/L 7 ≤100
mg/L 8 锌(以总锌计) ≤100
3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DL 008-2023
mg/L 铍(以总铍计) 9 ≤0.02
钡(以总钡计) ≤100 mg/L 10
11 mg/L 镍(以总镍计) ≤5
≤5 12 砷(以总砷计) mg/L
mg/L ≤100 13 无机氟化物(不包括氟化钙)
氰化物(以CN计) 14 mg/L ≤5
注:“不得检出”指甲基汞<10ng/L,乙基汞<20ng/L
5.1.2入炉污泥泥质指标及限值需满足GB 24188的要求。
表2入炉污泥泥质指标及限值
序号 单位 污染物指标 限制
1 铬 mg/kg <1000
2 汞 <25 mg/kg
镍 3 <200 mg/kg
4 铅 <1000 mg/kg
5 砷 mg/kg <75
mg/kg 铜 6 <1500
7 锌 <4000 mg/kg
8 镉 <20 mg/kg
9 矿物油 <3000 mg/kg
mg/kg 10 挥发酚 <40
总氰化物 mg/kg <10 11
5.2入炉污泥含水率
采用燃煤耦合污泥热电联产入炉污泥含水率应低于40%。
5.3掺烧比例
综合考虑机组的经济效益,建议采用循环流化床炉型进行燃煤耦合污泥热电联产,入炉的污泥质量
(折算到干化污泥)不应大于入炉设计原煤质量的60%。采用煤粉炉炉型入炉的污泥质量(折算到干化
污泥)不宜大于入炉设计原煤种质量的10%。
5.4掺烧输送系统
5.4.1为提高锅炉的效率,燃煤耦合污泥进行燃烧之前应掺混均匀。
5.4.2选择筛分系统之前掺烧工艺,为满足计量设备的可靠性,应防止皮带跑偏,减少污泥粘性的影响,
皮带输送机应安装可靠的清扫装置,皮带机输送系统落料口,筛选系统导料槽等接触面积大的区域应安
装高分子衬板,防止阻塞的发生。
5.4.3为防止炉前料仓阻塞的发生,炉前料仓应安装清堵机。炉前给料应选择可靠、不易堵塞的输送装
置。
6污染物控制要求
6.1物控制要求
4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DL 008—2023 燃煤耦合污泥热电联产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17 23:08: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