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1.140.90 CCS Q 78 33 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 DB33/T 869—2022 代替 DB33/T 869—2012 在用电梯风险评价规则 Regul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of existing lifts 2022 - 01 - 29 发布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 - 03 - 01 实施 发 布 DB33/T 869—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1 5 基本原则 .......................................................................... 2 6 风险分析程序 ...................................................................... 2 7 风险评定 .......................................................................... 5 8 风险是否已被充分降低的评价 ........................................................ 5 9 降低风险的保护措施 ................................................................ 5 10 风险评价报告 ..................................................................... 5 附录 A(规范性)曳引驱动电梯风险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 7 附录 B(规范性)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项目、内容要求 ........................... 25 附录 C(资料性)在用电梯风险评价报告格式 ............................................. 36 I DB33/T 869—2022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与所代替文件DB33/T 869—2012相比,主要是增加、修改了附录A、B中风险评价的项目和内 容,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引用了 GB/T 24478—2009、GB/T 24804—2009、GB/T 31821 —2015、GB/T 37217—2018、TSG 08—2017、TSG T7001—2009、TSG T7005—2012、TSG T7007 —2016、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曳引驱动电梯(试行)、特种设备目录;删除了 GB/T 24474 —2009 与 DB33/T 771—2009(见第 2 章,2012 版的第 2 章); b)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增加引用了 GB/T 24804—2009、GB/T 7588.1—2020 与 TSG T7007— 2016 的术语和定义,删除了术语“在用电梯”(见第 3 章,2012 版的第 3 章); c) 更改了评价组人数的要求(见 4.3,2012 版的 4.3); d) 增加了评价主题(见 6.3.1,2012 版的 6.3.1); e) 更改了“所评价电梯及其部件的使用寿命”的确定依据(见 6.3.2.2,2012 版的 6.3.2.2) f) 增加了机房(机器设备间)警示标志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2); g) 增加了机房地面高度差和凹坑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3); h) 增加了机房(机器设备间)照明和插座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5); i) 增加了机房工作安全区间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7); j) 增加了总电源开关设置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3.1); k) 增加了电动机的报废要求(见附录 A 的 6.1,2012 年版附录 A 的 4.4.1); l) 增加了制动器部件报废的具体要求代替“制动器元件应齐全,无损坏”(见附录 A 的 7.3,2012 年版附录 A 的 4.2.3); m) 增加了救援装置状况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8.3); n) 更改了绝缘电阻的数值(见附录 A 的 9.2,2012 年版附录 A 的 5.3); o) 增加了印刷电路板报废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 的 9.4); p) 增加了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9.8); q) 增加了门回路检测功能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9.9); r) 增加了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9.10); s) 增加了自动救援操作装置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9.11); t) 增加了顶部空间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0.2); u) 增加了底坑空间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0.3); v) 更改了设置井道安全门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0.4.1,2012 年版附录 A 的 7.4.1); w) 用“高度不小于 1.80 m、宽度不小于 0.50 m”代替了“其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 1.8 m,宽度不小 于 0.35 m 的井道安全门”(见附录 A 的 10.4.2,2012 年版附录 A 的 7.4.1); x) 增加了井道安全门应设置警告标识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0.4.2); y) 用“向上延伸到离底坑地面至少 2.00 m 的高度,宽度应当至少等于对重宽度,如果对重导轨 与井道壁的间距超过 0.30 m,则该区域也应设置上述防护。”代替了“向上延伸到离底坑地面 II DB33/T 869—2022 至少 2.5 m 的高度,宽度应当至少等于对重(或者平衡重)宽度两边各加 0.10 m,对重侧防护 栏高度应不低于 2.5 m”(见附录 A 的 11.1.1,2012 年版附录 A 的 8.8); z) 更改了导轨及其固定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2.1、12.2,2012 年版附录 A 的 7.1) aa) 增加了对重块、对重架报废的具体要求代替了“对重架不应严重变形,对重块不应断裂”(见 附录 A 的 11.2,2012 年版附录 A 的 8.9); bb) 增加了绳端固定装置报废的具体要求代替了“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当可靠,弹簧、螺母、开 口销等连接部件无缺损”(见附录 A 的 14.2.1,2012 年版附录 A 的 6.1.5); cc) 增加了扁平复合钢带报废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 的 14.3.1,2012 年版附录 A 的 6.1.3); dd) 增加了轿厢内铭牌和标识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5.1) ee) 用“控制装置上和轿厢地板上 1.0 m 且距轿壁至少 100 mm 的任一点的照度不小于 100 lx”代替 了“控制装置和轿厢地板上的照度宜不小于 50 lx”(见附录 A 的 15.2,2012 年版附录 A 的 8.1); ff) 更改了轿厢结构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5.8,2012 年版附录 A 的 8.3); gg) 增加了轿顶护栏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5.10); hh) 增加了门扇报废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 的 16.1); ii) 更改了门悬挂机构和导向装置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6.5,2012 年版附录 A 的 9.1); jj) 增加了轿门开门限制装置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16.13); kk) 增加了限速器绳张紧装置报废的具体要求(见附录 A 的 17.5.3); ll) 增加了无机房电梯轿顶上或轿厢内工作区域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0.1); mm) 增加了无机房电梯底坑内工作区域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0.2); nn) 增加了无机房电梯平台上工作区域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0.3); oo) 删除了超载运行试验的要求(见 2012 年版附录 A 的 11.2.2); pp) 增加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1.5); qq) 增加了应急救援试验的要求(见附录 A 的 21.9); rr) 删除了在用电梯能效评价的要求(见 2012 年版附录 A 的 11.11); ss) 增加了辅助设备开关的要求(见附录 B 的 3.7); tt) 增加了制动器部件报废的具体要求代替了“各部件不应有裂纹,严重磨损等缺陷”(见附录 B 的 5.5.1,2012 年版附录 B 的 7.3); uu) 增加了驱动链和驱动皮带报废的要求,(见附录 B 的 5.7.2); vv) 增加了 “与扶手带下缘的垂直距离均不得小于 25 mm” (见附录 B 的 6.4, 2012 版附录 B 的 8.5) ; ww) 增加了护壁板报废的要求(见附录 B 的 7.4,2012 年版附录 B 的 9.7); xx) 增加了围裙板报废的要求(见附录 B 的 7.5,2012 版附录 B 的 9.8); yy) 增加了梯路导轨的要求(见附录 B 的 8.2,2012 年版附录 B 的 9.8); zz) 更改了监控检修盖板和楼层板的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要求(见附录 B 的 9.11,2012 年版附录 B 的 5.2); aaa) 增加了“这些使用须知,应尽可能用象形图表示,不应出现破损、磨损、淡化等导致不易辨 认”(见附录 B 的 12.1,2012 年版附录 B 的 13.1)。 本标准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 研究院、
DB33-T 869-2022 在用电梯风险评价规则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4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4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09-29 22:06:5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