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150
CCSB52T/ZNZ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
T/ZNZ167.4—2023
丽水稻鱼综合种养标准综合体
第4部分:田鱼苗种繁育
Standard-complexforLishuirice-fishintegratedfarming
Part4:fishbreeding
2023-02-17发布 2023-03-17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为T/ZNZ167《丽水稻鱼综合种养标准综合体》的第4部分,T/ZNZ167已经发布了以下7个部
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产地环境与稻田工程;
——第3部分:水稻种植;
——第4部分:田鱼苗种繁育;
——第5部分:成鱼养殖;
——第6部分:稻谷加工贮运;
——第7部分:田鱼干加工。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丽水市农业农村局、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青田县农业农村局、青田愚公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青田县绿色山根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青田县小舟山田鱼专业合作社、云和县清江生态龟鳖
养殖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燕琴、黄庆、范飞军、陈利芬、徐冠洪、朱旭青、戴芬、陈微微、江云珠、
朱作艺、姚佳蓉、姜遥、李真、胡心意、吴伟立、邹建春、杭勇。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1丽水稻鱼综合种养标准综合体第4部分:田鱼苗种繁育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鱼综合种养中田鱼苗种繁育对亲本选择与培育、产卵、孵化、夏花培育、鱼种培育、
繁育记录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丽水地区稻鱼综合种养中田鱼的鱼苗孵化培育和鱼种培育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C/T1009稻田养鱼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亲鱼选择与培育
4.1亲鱼选择
宜选择头短、尾短、嘴短、体短、背宽、眼睛黑且鳞片柔软有光泽的健康瓯江彩鲤成鱼。雄鱼0.5kg~
1.0kg,2龄以上,雌鱼1.0kg~2.0kg,3龄以上,性腺发育良好。
4.2亲鱼培育
产卵前一个月雌雄亲鱼分池饲养。
5产卵
5.1产卵池消毒
产卵前7d~10d使用5mg/L~10mg/L漂白粉进行消毒,换水后放入亲鱼。
5.2鱼巢准备
宜采用柳杉枝条、棕片或网片等制作鱼巢,使用前用漂白粉浸泡1h,清洗干净分扎成把后,放入
产卵池。
5.3并池产卵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2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根据雌雄1:2或2:3合池。在产卵池水下5cm处,间距30cm设置鱼巢,数
量根据雌鱼数量而定,冲水刺激引诱产卵。产卵后1h~2h,取出鱼巢孵化。
6孵化
6.1孵化要求
孵化池水位应控制在50cm以上,将鱼巢移至孵化池(槽)水面1.5cm以下处,每平方米1万粒~2
万粒鱼卵。孵化池温度以18℃~28℃为宜,溶解氧4mg/L以上。
6.2孵化方法
鱼卵放入孵化池后,应适时注入过滤的新水;也可将附卵的鱼巢平整地摆放在阴凉处,用水雾进行
不间断淋浴孵化。
6.3病害防控
宜在鱼巢及其四周喷洒五倍子(每m3用药1.3g~2.0g)药液,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提高孵化率。
6.4孵化完成
待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能平游后,完成孵化。
7夏花培育
7.1苗种来源
自繁或来源于具有生产许可证和苗种检疫合格证的苗种繁殖场。
7.2鱼苗质量
外观: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有逆水游动能力;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
1%。
7.3鱼苗放养
7.3.1育苗池消毒
投放水花前7d~10d,育苗池使用5mg/L~10mg/L漂白粉或每亩100kg~150kg生石灰进行消毒。
放苗前应试水确保对鱼苗安全。
7.3.2肥水培育
在消毒3d后注入经60目~80目滤网过滤的新水,并用生物肥肥水培养浮游动植物如藻类、轮虫、
桡足类和枝角类等。
7.3.3放养密度
水花暂养水与育苗池水温一致时,每亩投放5万~10万尾,缓慢平流下塘,视水体生物饵料适当加
减。
7.3.4饵料投喂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3水花投放后的7d~10d之内用熟蛋黄或生豆浆调水泼洒投喂,每天每万尾水花饲喂1个蛋黄,或每
亩泼洒2kg的生黄豆豆浆水,每日至少投喂两次。投放10d~20d后,宜采用光诱的方法进行高蛋白破
碎料的驯化,宜选用生物饵料、水花粉料。投放20d~25d后,视水温和仔鱼的营养,投喂粒径为lmm、
蛋白含量32%的人工膨化颗粒饲料,每天3次~5次,培育大规格夏花。
7.3.5水质管理
夏花池水体颜色宜为淡褐色或嫩绿色,透明度保持在20cm~30cm。
7.3.6出池
鱼苗经30d~40d培育到3cm以上,可筛选集中至暂养池进入鱼种培育阶段。
7.4冬片培育
培育双季稻田(晚稻)和冬季的放养鱼种可参照7.3。
8鱼种培育
8.1投放前准备
8.1.1暂养池消毒
投放夏花前7d~10d,种鱼塘使用5mg/L~10mg/L漂白粉泼洒或每亩100kg~150kg生石灰
进行消毒。
8.1.2暂养池水质培育
在消毒3d后注入经60目~85目滤网过滤的新水,用生物肥培肥水体。
8.2鱼种放养
8.2.1鱼种质量
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
外购的苗种应来源于原种场或良种场,并有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
8.2.2放养密度
放养前,夏花或冬片宜用3%~5%食盐水浸泡5min~10min,下水时应保持水温一致。每亩每米水
深宜投放夏花3000尾~4000尾,或冬片500尾~600尾。
8.2.3饲料要求与投喂
可参照SC/T1009的规定执行,选用相应粒径、粗蛋白质含量的鱼类专用颗粒饲料。投喂应坚持“定
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
8.3巡池
坚持早、中、晚巡池,观察有无浮头现象,判断鱼类活动、摄食是否正常,有无病害及是否有其他
动物危害等情况,有条件可利用增氧设备保持水体溶氧量在5mg/L以上。
8.4出池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4鱼种规格培育至100g以上,可出池。
9繁育记录
亲鱼来源、自繁生产、苗种购买等鱼苗鱼种培育过程应做好生产记录,并保存2年以上,登记表格
可参照附录A。
10苗种繁育模式图
稻鱼综合种养田鱼苗种繁育模式图见附录B。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5附录A
(资料性)
鱼苗鱼种培育记录表
苗种自繁、苗种投放、鱼苗鱼种培育记录表分别见表A.1、A.2、A.3。
表A.1苗种自繁记录表
亲鱼来源 鱼苗数量 病害防治 用药情况
表A.2鱼苗鱼种投放记录表
投放日期 投放地点 投放密度 投放规格 检验检疫结果
表A.3鱼苗鱼种培育记录表
日
期天
气气
温水
温饲料
名称投喂
次数投喂
数量投喂
区域水质
情况是否
用药用药
名称用药
量进排水
状况增氧
时间其
他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167.4—2023
6附录B
(资料性)
田鱼苗种繁育生产模式图
丽水稻鱼综合种养田鱼苗种培育模式图见图B.1。
图B.1丽水稻鱼综合种养田鱼苗种繁育生产模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NZ 167.4—2023 丽水稻鱼综合种养标准综合体 第 4 部分:田鱼苗种繁育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6-17 05:46:49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