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221341859.5
(22)申请日 2022.05.30
(73)专利权人 佛山市典纳自动化有限公司
地址 528306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
杏龙路杏坛社区段1号道腾工业园一
区6栋1楼之五(住所申报)
(72)发明人 陈川 李仲现
(74)专利代理 机构 佛山市顺 航知识产权代理事
务所(普通 合伙) 44743
专利代理师 翁子毅
(51)Int.Cl.
B65G 17/30(2006.01)
B65G 17/12(2006.01)
B65G 21/08(2006.01)
B65G 47/74(2006.01)B65G 4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提升 机的壳体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包
括主机壳体, 其特征在于: 主机壳体由进料通道
外壳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料通道外壳组
件构成;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
接而成。 本结构利用多个带有翻边的板件分别拼
接成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
料通道外壳组件, 不但简化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装配成
本, 便于生产加工, 而且还能提高进料通道外壳
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的
结构强度, 从而减少主机壳体的变形问题, 有利
于增加提升机对物料的提升重量, 提高使用范
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7页
CN 217707494 U
2022.11.01
CN 217707494 U
1.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包括主机壳体, 其特征在于: 主机 壳体由进料通道外 壳组件
(X) 、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Y) 、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 (Z) 构成;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X) 、 提升通道
外壳组件 (Y) 、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 (Z) 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X) 包括左
右进料侧板 (1) 、 后进料端板 (2) 、 前进料端板 (3) 、 上进料盖 板 (4) 、 上进料转角板 (5) ;
左右进料侧板 (1) 、 和/或后进料端板 (2) 、 和/或前进料端板 (3) 、 和/或上进料盖板 (4) 、
和/或上进料转角板 (5) 上设置有翻边;
左右进料侧板 (1) 、 后进料端板 (2) 、 前进料端板 (3) 、 上进料盖板 (4) 、 上进料转角板 (5)
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紧 固件相互固定, 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上进料盖板 (4) 上设置有上进
料开口 (6) , 上进料开口 (6) 与进 料通道的进料端 连通; 上进料开口 (6) 对应进料通道的进 料
端还设置有 进料引导翻边 (7)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X) 底部还
设置有支承底框 (8) , 支承底框 (8) 与左右进料侧板 (1) 、 和/或后进料端板 (2) 、 和/或前进料
端板 (3) 的翻边相互依靠, 且通过紧 固件相互固定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Y) 包括左
右提升侧板 (9) 、 后提升端板 (10) 、 前提升端板 (1 1) ;
左右提升侧板 (9) 、 和/或后提升端板 (10) 、 和/或前提升端板 (1 1) 上设置有翻边;
左右提升侧板 (9) 、 后提升端板 (10) 、 前提升端板 (11) 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
紧固件相互固定, 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提升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 (Z) 包括左
右卸料侧板 (12) 、 后卸料端板 (13) 、 前卸料端板 (14) 、 上卸料盖 板 (15) 、 下卸料转角板 (16) ;
左右卸料侧板 (12) 、 和/或后卸料端板 (13) 、 和/或前卸料端板 (14) 、 和/或上卸料盖板
(15) 、 和/或下卸料转角板 (16) 上设置有翻边;
左右卸料侧板 (12) 、 后卸料端板 (13) 、 前卸料端板 (14) 、 上卸料盖板 (15) 、 下卸料转角
板 (16) 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紧固件相互固定, 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卸料通
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卸料通道的卸料端还设置有卸
料斗体 (17)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进料通道的出料端与提升通道
的进料端之间、 提升通道的出料端与卸 料通道的进料端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紧
固件相互固定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其特征在于: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X) 、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Y) 、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 (Z) 之间呈 “Z” 形或“ㄈ”形配合。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7707494 U
2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物料运输设备技 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提升 机的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斗式提升机适用于将物料从低处往高处提升, 供应物料通过振动台投入料斗后机
器自动连续运转向上运送。 根据传送 量可调节传送速度, 并随需选择提升高度, 料斗可自行
设计制造, 适用于食品、 医药、 化工等行业产品的提升上 料。
[0003]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356958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斗式提升机, 包括壳体, 壳
体上设置有进料口、 出料口、 主动轮、 被动轮、 传动电机、 链板和提料斗, 主动轮与传动电机
相连并位于壳体的上部, 在主动轮相对应位置的壳休上设有出料 口, 被动轮与主动轮之间
由板链连接, 提料斗固定在链板上, 被动轮固定连接在被动轴上并置于壳体下部, 在被动轮
相对应位置的壳体上设有进料 口。 提料斗把物料从下面的进料口舀起, 随着链板提升到顶
部, 绕过主动轮后向下翻转, 物料从出料口经导流槽倒入接受槽内; 而空的提料斗又随链板
转动回到壳体下部的进 料口处, 装满物料后被提升上去, 这样反复循环, 可以将物料连续不
断地提升到指定高度。
[0004]其不足之处是, 壳体装配成本高、 且稳定性差 。 因此, 有必要 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
处。
[0006]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包括主机壳体, 其特征在于: 主机壳体由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卸 料通道外壳组件构成; 进料通道外壳组件、 提升
通道外壳组件、 卸料通道外壳组件分别由多个带翻边的板件拼接而成。
[0007]进料通道外壳组件包括左右进料侧板、 后进料端板、 前进料端板、 上进料盖板、 上
进料转角板 。
[0008]左右进料侧板、 和/或后进料端板、 和/或前进料端板、 和/或上进料盖板、 和/或上
进料转角板上设置有翻边。
[0009]左右进料侧板、 后进料端板、 前进料端板、 上进料盖板、 上进料转角板之间分别通
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紧 固件相互固定, 并在固定后相互之间形成进料通道。
[0010]上进料盖板上设置有上进料开口, 上进料开口与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连通; 上进料
开口对应进料通道的进料端还设置有 进料引导翻边。
[0011]进料通道外壳组件底部还设置有支承底框, 支承底框与左右进料侧板、 和/或后进
料端板、 和/或前进料端板的翻边相互依靠, 且通过紧 固件相互固定 。
[0012]提升通道外壳组件 包括左右提升侧板、 后提升端板、 前提升端板 。
[0013]左右提升侧板、 和/或后提升端板、 和/或前提升端板上设置有翻边。
[0014]左右提升侧板、 后提升端板、 前提升端板之间分别通过翻边依靠, 且通过紧固件相说 明 书 1/5 页
3
CN 217707494 U
3
专利 一种提升机的壳体结构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4:41:1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