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68000.1
(22)申请日 2021.12.28
(73)专利权人 东莞市达锂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 市大朗镇荔和路
92号
(72)发明人 朱三克 邱所兵
(74)专利代理 机构 广州三环 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02
专利代理师 王志
(51)Int.Cl.
H02J 7/00(2006.01)
H02H 7/1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及锂电池并联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
及锂电池并联系统, 包括互锁的第一限流电路和
第二限流电路, 所述第一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流
采样模块, 所述第二限流电路包括第二电流采样
模块; 所述第一电流采样模块和第二电流采样模
块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第
一电流采样模块和第二电流采样模块反馈的信
息控制第一限流电路和第二限流电路互锁切换。
该设计通过设置互锁的第一限流电路和第二限
流电路, 并通过第一电流采样电路和第二电流采
样电路进行实时电流采样并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
器通过第一电流采样电路和第二电流采样电路
反馈的信息控制一限流电路和第二限流电路互
锁切换, 可以避免电路中的电流值过大, 且可 以
输出连续稳定的电流, 能量损失少。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2页
CN 217036783 U
2022.07.22
CN 217036783 U
1.一种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互锁的第 一限流电路和第 二限流电路,
所述第一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流采样模块, 所述第二限流电路包括第二电流采样模块;
所述第一电流采样模块和第 二电流采样模块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
据第一电流采样模块和第二电流采样模块反馈的信息控制第一限流电路和第二限流电路
互锁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限流电路包括依次
电性连接的第一输入 滤波模块、 第一储能电感、 第一整流二极管和 第一输出滤波模块, 所述
第一限流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在第一储能电感和 第一整流二极管之 间的第一开关模块, 所
述第一开关模块还与第一电流采样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 限流电路包括依次电性连接的第二输入滤波模块、 第二储能电感、 第二整流
二极管和 第二输出滤波模块, 所述第二限流电路还包括电性连接在第二储能电感和第二整
流二极管之间的第二 开关模块, 所述第二 开关模块与第二电流采样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 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二 开关模块均 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限流电路还包括第
一防倒灌MOS, 所述第一防倒灌MOS与第一电流采样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限流电路还包括第二防倒灌MOS, 所述第二防倒灌MOS与第二电流采样模块电
性连接;
所述第一防倒灌MOS和第二防倒灌MOS通过防倒灌MOS电流检测模块驱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输入滤波模块包括
并联连接的第一电解电容和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和 第一电容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
在电池负极接口和 第一储能电感的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和 第一电容的输出端相
互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储能电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 开关模块;
所述第二输入滤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 二电解电容和第 二电容, 所述第 二电解电容
和第二电容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在电池负极接口和 第二储能电感的输入端之间, 所述第二
电解电容和第二电容的输出端相互电性连接, 所述二储能电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
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为PWM控制器, 所
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一MOS开关管和第二MOS开关管; 所述第一MOS开关管的栅极
串联第一电阻并电性连接第一控制器信号, 所述第一MOS开关管 的栅极还串联第二电阻并
电性连接第一M OS开关管的源极, 所述第一M 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储能电感的输出端
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MOS开关管的栅极串联第三电阻并电性连接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MOS开关
管的栅极还串联第四电阻并电性连接第二M OS开关管的源极, 所述第二MOS开关管的源极还
与所述第一M OS开关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M 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感的
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并联的第三MOS开关管和第四MOS开关管; 所述三MOS开关管的
栅极串联第五电阻并电性连接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三MOS开关管 的栅极还串联第六电阻
并电性连接第三M OS开关管的源极, 所述第三M 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感的输出
端电性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17036783 U
2所述第四MOS开关管的栅极串联第七电阻并电性连接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第四MOS开关
管的栅极还串联第八电阻并电性连接第四M OS开关管的源极, 所述第四MOS开关管的源极还
与所述第三M OS开关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M OS开关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感的
输出端电性连接 。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电流采样模块包括
第九电阻, 所述第九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M OS开关管的源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九电阻的
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电流采样模块包括第十电阻, 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MOS开关管
的源极电性连接, 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解电容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倒灌MOS包括第
五MOS开关管和第六MOS开关管, 所述第五M OS开关管和第六MOS开关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九
电阻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五M OS开关管和第六M OS开关管的栅极通过防倒灌电流检测
模块驱动, 所述第五MOS开关管和第六MOS开关管的源极均 与电池负极相连;
所述第二防倒灌MOS包括第七MOS开关管和第八MOS开关管, 所述第七MOS开关管和第八
MOS开关管的漏极均与所述第十电阻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七MOS开关管和第 八MOS开
关管的栅极通过防倒灌电流检测模块 驱动, 所述第七M OS开关管和第八MOS开关管的源极均
与电池负极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整流二极管包括并
联的第一二极管和 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 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均所述第一
储能电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输出滤波
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 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还均与第三电容的一端电性连
接, 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还与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 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九
电阻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整流二极管包括并联的第 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 三二极管的正极和
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和 第四
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输出滤波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和 第四二极管的正极
还均与第四电容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还与第十二电阻的一端电性连
接, 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十电阻电性连接 。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 并联限流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输出滤波模块包括
并联连接的第三电解电容和第五电容, 所述第三电解电容和 第五电容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
在第一二极管负极和电池正极接口之 间, 所述第三电解电容和 第五电容的输出端的均与第
六MOS开关管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三电解电容和第五电容的输出端还均接地;
所述第二输出滤波模块包括并联连接的第四电解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四电解电容
和第六电容的输入端均电性连接在第三二极管负极和电池正极接口之 间, 所述第四电解电
容和第六电容的输出端的均与第八MOS开关管 的漏极相连, 所述第四电解电容和第六电容
的输出端还均接地。
10.一种锂电池并联系统, 包括若干锂电池包, 其特征在于, 每个电池包均包括如权利
要求1至9任一项 所述的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 所述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连接在 锂电池的正
极和负极之间。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17036783 U
3
专利 锂电池并联限流电路及锂电池并联系统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4:24:33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