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 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 号 202123385924.2 (22)申请日 2021.12.2 9 (73)专利权人 成都中科慧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96 四川省成 都市高新区西区大 道199号D1栋2 楼 (72)发明人 冯时 杨鑫 陶文强 胡波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11870 专利代理师 李梦蝶 (51)Int.Cl. H02J 7/00(2006.01) H02H 7/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 化电路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 化电路, 包括: 锂电池、 放电电路、 AD检测电路和 锂电池输 出控制电路U1; 所述锂电池的输 出端分 别与放电电路的输入端、 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 锂电池输 出控制电路U1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 型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不工作表面会形成 一层钝化膜, 以及锂离子电池被反向充电的问 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16649275 U 2022.05.31 CN 216649275 U 1.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锂电池、 放电电路、 AD检测电路和 锂电池输出控制电路U1; 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放电电路的输入端、 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锂电池输出控 制电路U1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放电电路用于对锂电池放电; 所述AD检测电路用于采集锂电池电压; 所述锂电池 输出控制电路U1用于控制锂电池的电压 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 电阻R1、 电阻R2、 三极管Q1、 电阻R3、 电容C1、 电阻R4、 电阻R5和PMOS管M1; 所述电阻R1的一端作为放电电路的放电控制端, 其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 管Q1的基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 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阻R3 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 电阻R4的一端和PMOS管M1的栅极 连接; 所述PMOS管M1的漏极接地, 其源极与电阻R5的一端 连接;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 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并作为 放电电路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R5为大功率 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极管Q1为PNP 型三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AD检测电路包 括: 电阻R6、 接地电阻R7和接地电容C1; 所述接地电阻R7分别与接地电容C1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 并作 为AD检测电路的AD采样 端; 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作为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 电阻R8、 接地电阻R9、 三极管Q2、 电阻R 10、 接地电阻R 11、 电阻R12和NMOS管M2; 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接地电阻R9连接, 其发射极接地, 其集电 极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 接地电阻R11和NMOS管M2的栅极连接; 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作为 放电电路 的放电控制端; 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 并作为放电电路 的 输入端; 所述 NMOS管M2的漏极与电阻R 12的另一端连接, 其源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阻R12为大功 率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极管Q2为NPN 型三极管。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16649275 U 2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 涉及电池保护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 化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民用及工商业物联 网表供电方式主要是碱性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根据市场调 研发现使用碱性电池偏多, 碱性电池主要容易购买及其方便更换, 物联网燃气表现在根据 国标功耗都控制在50uA以内, 通过计算是锂电池能满足年限要求, 但锂电池受温度及其环 境影响比较大, 如果锂电池不能达到使用年限, 那么更换就很麻烦, 因此目前没有 得到各大 厂商的使用。 物联网表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能在掉电后还能完成通讯、 液晶、 开关阀等动作, 目前大多数燃气表厂家采用碱性电池搭配小容量锂离子电池, 碱性电池作为主要电源供 电, 当主电源电量不足或者掉电情况时, 切换到备用锂离子电池供电, 在切换时锂离子电池 不能受到反向充电, 反向充电容易引起锂电池损坏或其爆炸, 同时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不工 作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膜, 时间越长, 钝化膜越厚, 如果不合理利用锂电池, 则需要用的时 候就不能释放出 大的电流。 [0003]为了解决锂离子电池不被反向充电及其钝化, 常规的防止反向漏电常规方式是使 用1N4007类似的硅管, 但压降比较大, 不能满足NB、 CAT.1类似的通信模组供电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解 决了锂离子电池在长期不工作表面会形成一层钝化膜, 以及锂离子电池被反向充电的问 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 化电路, 包括: 锂电池、 放电 电路、 AD检测电路和锂电池输出控制电路U1; [0006]所述锂电池的输出端分别与放电电路的输入端、 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和锂电池输 出控制电路U1的输入端连接 。 [0007]进一步地, 所述放电电路包括: 电阻R1、 电阻R2、 三极管Q1、 电阻R3、 电容C1、 电阻 R4、 电阻R5和PMOS管M1; [0008]所述电阻R1的一端作为放电电路的放电控制端, 其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 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 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地, 其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 阻R3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 电阻R4的一端和PMOS管M1的 栅极连接; 所述PMOS管M1的漏极接地, 其源极与电阻R5的一端 连接; 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 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 并作为 放电电路的输入端。 [0009]上述进一步地方案的有益有效为: 当放电控制端为高电平时, 三极管Q1不导通, 当 放电控制端为低电平时, 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基极的压差大于开启门限电压, 三极管Q1导 通, 使得电阻R3接地, 而电阻R4的电阻值远大于电阻R3, 进而PMOS管M1的栅极和源极 间电压 近似等于锂电池的输出电压, 使得PMOS管M1源极和漏极导 通。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16649275 U 3

.PDF文档 专利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第 1 页 专利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第 2 页 专利 一种锂电池保护和防钝化电路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14:22:09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