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司报告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 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 号 202211235688.2 (22)申请日 2022.10.10 (71)申请人 刘慧卿 地址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 市南区宁 夏路 87号2号楼6 03 申请人 吴永勃 高永涛 (72)发明人 刘慧卿 吴永勃 高永涛  (74)专利代理 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专利代理师 杨杰 (51)Int.Cl. F26B 21/00(2006.01) F26B 25/16(2006.01) F25B 30/02(2006.01) F25B 41/40(2021.01)F25B 41/20(2021.01) F25B 41/30(2021.01) F25B 49/02(2006.01) F24H 9/1863(2022.01) (54)发明名称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烘干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热 泵烘干设备, 包括外部冷凝器、 外部风机、 压缩 机、 内部冷凝器、 内部风机和蒸发器, 外部冷凝器 的放热端、 内部冷凝器的放热端、 蒸发器的吸热 端和压缩机依次连通, 以形成制冷剂循环。 外部 风机能够朝向外部冷凝器吹风, 内部风机能够朝 向内部冷凝器吹风。 热泵烘干设备还包括烘干 筒, 烘干筒、 蒸发器的放热端以及内部冷凝器的 吸热端依次连通, 以形成烘干气流循环。 通过设 置外部冷凝器, 可将制冷剂的大部分热量通过外 部冷凝器进行释放, 使得烘干气流的温度降低, 保证在打开烘干筒的筒门时, 不会有过热的气流 释放出来, 提升使用体验。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控 制方法, 应用于上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以提高用 户的使用体验。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4页 CN 115451688 A 2022.12.09 CN 115451688 A 1.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部冷凝器(1)、 外部风机(2)、 压缩机(3)、 内部冷 凝器(4)、 内部风机(5)和 蒸发器(6), 所述外部冷凝器(1)的放热端、 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 放热端、 所述蒸发器(6)的吸热端和所述压缩机(3)依次连通, 以形成制冷剂循环, 所述外部 风机(2)能够朝向所述外部 冷凝器(1)吹风, 所述内部风机(5)能够朝向所述内部 冷凝器(4) 吹风; 所述热泵烘干设备还包括烘干筒(7), 所述烘干筒(7)、 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以及所 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依次连通, 以形成烘干气流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全热交换器(8), 所述全热 交换器(8)具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换热通道(81)和第二换热通道(82),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81)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 放热端的入口, 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入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 所述 第二换热通道(82)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除湿转轮(15), 所述除湿 转轮(15)的减湿端的入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 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 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 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入 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 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 端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全热交换器(8)和除湿转 轮(15), 所述全热交换器(8)具有交叉布置的第一换热通道(81)和第二换热通道(82), 所述 第一换热通道(81)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烘干筒(7), 所述第一换热通道(81)的出口连通于所 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入口, 所述除湿转轮(15)的增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蒸发器 (6)的放热端的入口, 所述蒸发器(6)的放热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 入口, 所述除湿转轮(15)的减湿端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82)的入口, 所述第二 换热通道(82)的出口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吸热端的入口。 5.根据权利 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加热器(9), 所 述电加热器(9)设置在所述烘干气流循环内, 且位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一旁通回路和 第一旁通阀(10), 所述第一旁通阀(10)设置在所述第一旁通回路上, 所述第一旁通回路 的 一端连通于所述压缩机(3)的入口, 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 二旁通回路和 第二旁通阀(16), 所述第二旁通阀(16)设置在所述第二旁通回路上, 所述第二旁通回路 的 一端连通于所述内部 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入口, 另一端 连通于所述内部 冷凝器(4)的放热 端的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节流装置(14), 所述节流装置(14)设置在连通所述内部冷凝器(4)的放热端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6)的吸 热端的入口 的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壳体, 所述内部 冷凝器(4)、 所述内部风机(5)和所述蒸发器(6)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外部 冷凝器(1)、 所述外部风机(2)和所述压缩机(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外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15451688 A 210.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烘干设备, 所述控 制方法包括: 目标温度为T 1, 预设温度为Tmax, 当T 1≤Tmax时, 进入高温运行模式, 当T 1>Tmax时, 进 入超高温运行模式; 所述高温运行模式: 烘干筒温度为T2, 当T2≤T 1‑A‑B时, A和B均为正数, 开启内部风机(5)、 压缩机(3)、 除湿 转轮(15)和节流装置(14), PID控制所述节流装置(14), 同时判断T2的升温速率是否小于预 设速率C, 是则开启电加热器(9); 当T1‑A‑B≤T2<T1‑A时, 关闭所述电加热器(9); 当T1‑A≤T2<T1+A时, 开启外 部风机(2), PID控制所述外 部风机(2)的运行功率; 当T2≥T1+A时, 所述外 部风机(2)保持最大运行功率; 根据T2、 烘干筒湿度H1、 回风温度T3和回风湿度H2, 判断烘干是否完成, 是则进入冷却 模式; 所述超高温运行模式: 当T2<T1 ‑A时, 开启所述内部风机(5)、 所述压缩机(3)、 所述除湿转轮(15)、 所述节流 装置(14)和所述电加热器(9), PID控制所述节流装置(14); 当T1‑A≤T2<T1+A时, 开启所述外部风机(2), PID控制所述外部风机(2)和所述电加热 器(9)的运行功率; 当T2≥T1+A时, 关闭所述电加热器(9), 所述外 部风机(2)保持最大运行功率; 根据T2、 所述烘干筒湿度H1、 所述回风温度T3和所述回风湿度H2, 判断烘干是否完成, 是则进入所述冷却模式; 所述冷却模式: 关闭所述电加热器(9), 所述外 部风机(2)保持最大运行功率, 开启第二旁通阀(16); 所述烘干筒(7)内的温度 为T3, 当T3小于等于预设舒适温度时, 关闭所述 内部风机(5)、 所述压缩机(3)、 所述外部风机(2)、 所述除湿转轮(15)、 所述节 流装置(14)和所述第二旁通 阀(16), 开启用户提醒。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处于所述高温运行模式或所述超高 温运行模式时, 判断蒸发器(6)的温度是否小于预设最低温度, 或所述压缩机(3)的出口温 度是否大于预设最大温度, 是则开启第一旁通阀(10)。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Tmax等于不开启所述电加热器(9) 时T2能达到的最大值, T2为所述烘干筒(7)内的温度或所述烘干筒(7)上游的烘干气流的温 度。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15451688 A 3

.PDF文档 专利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专利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第 1 页 专利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第 2 页 专利 热泵烘干设备及控制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4-03-18 07:31:1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